热点争鸣 Opinion and Debate
要结束贸易战,特朗普和习近平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The Three Issues Trump and Xi Need to Iron Out, to End the Trade War
黄育川(Yukon Huang),《南华早报》(The South Morning Post),2018年11月29日
11月初,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主动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讨论当前的贸易紧张局势。受此影响,市场大幅飙升。但是,市场乐观情绪很快减退,因为许多迹象表明,两国的态度并未发生任何转变。事实上,美国政府正在观望中国会做出怎样的让步,而中国政府则在观望美国希望中国如何让步。在此背景下,两国极有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僵局。
对于僵局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两国在观念上存在巨大分歧,其次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框架来解决该分歧。美国政府的要求主要分为三类:特朗普专注于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商业界忧虑的是中国的“强制性技术转让”政策,即“强迫”外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以作为其进入广阔中国市场的前提条件;而让美国地缘战略家感到焦虑不安的则是,中国冀望成为一大技术强国,因为这将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在这三项问题的共同作用下,两国就可能陷入僵持局面。
对于美国的第一项要求,中国似乎很容易满足,即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然而,这种观点不仅本身充满了漏洞,而且在现实中也不可行。首先,贸易是一个多边问题,而不是双边问题。其次,中国也无法购买足够多的美国商品来大幅削减双边贸易逆差,这是因为,无论是不断壮大的中国中产阶级消费的高端消费品(欧洲可源源不断地供应),还是原材料(中国从拉美和非洲进口),美国的产量都不足以满足中国的需求。
即使中国主动购买更多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短期内也无法阻止贸易逆差上升。第三,中国政府一直希望购买美国的高科技设备,但出于安全考虑,美国不愿意出售这些设备。在此背景下,中国也许只能采取“拆东补西”的策略,即购买更多的美国大豆,而减少购买巴西的大豆;购买更多的波音飞机,而减少购买空中客车公司的飞机。但是,这种做法无法有效降低中国的整体贸易顺差,而是将调整贸易逆差的责任转嫁到了其他国家身上。
对于“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该问题有较多的回旋余地。但是,该问题不应与知识产权盗窃混为一谈,因为知识产权盗窃有法定的补救措施,该问题更多的与技术有关。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当外国公司投资某些领域时,必须与当地公司组建合资企业,而按照合资协议,要求这些公司必须进行技术转让。
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看,这属于正常的商业惯例,所以不涉及强迫,因为如果外国公司不同意该规定,是完全可以拒绝的,然后离开中国。然而,鉴于中国经济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谈判筹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政府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而是该做法看上去似乎不公平。
为此,有一个简单易行但在政治上敏感的解决方案,即除了少数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领域,中国政府或许可以取消成立合资企业的要求。事实上,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目前中国的合资企业数量仅占本国外国投资的四分之一,而在二十年前,这一比例为三分之二。此外,即使中国取消该规定,一些外国公司仍会成立合资企业,因为与当地市场中的知名企业合作,通常对它们更有利。
接下来,就只剩下《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一难题,即中国政府的科技发展规划。要求中国政府放弃该计划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制定本国发展规划,无论该规划是否经过深思熟虑。60多年前,为了与苏联抗衡,美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30年前,为了生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韩国也制定了发展规划。对中国政府来说,创新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虽然该目标合情合理,但美国担心中国通过国家补贴来实现该目标。
但是,为了推动本国经济计划的发展,世界各国政府都提供国家补贴。美国各地每年都要花费近1000亿美元来吸引投资,比如亚马逊公司的两个新总部,以及富士康公司在威斯康星州的液晶显示器工厂等。如果没有欧洲政府的扶持,空客公司可能永远不会诞生。此外,为了促进新技术的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政府也采取了提供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措施。
但是,中国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在规模和方式上与经合组织不同,在中国,国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在促进工业发展方面更有效,而在财政制度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该政策则效果欠佳。因此,中国大部分扶持都通过金融体系输送,而且大部分流向国有企业。由于不同的扶持方式有正当合理的理由,因此为了结束贸易战,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制定出适当的国家经济扶持方式。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仅仅通过一次性的国家元首会晤,根本无法制定出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中美之间的分歧,两国必须采取制度化、基于规则的办法。然而,美国政府已放弃了一些既有的渠道,不仅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还公开诋毁世界贸易组织。在此背景下,唯一的选项就是重启双边投资协议谈判。为此,美国需要重启奥巴马政府以前制定的倡议。如果两国领导人不尽快制定出解决方案,这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急剧恶化,引发对该事件亟需的反思。
卡内基动态 Carnegie News
野蛮秩序
A Savage Order
蕾切尔·克莱因菲尔德(Rachel Kleinfeld)、大卫·桑格(David Sanger)
2018年11月28日,美国华盛顿特区
当今世上最暴力的地方并非处于战乱之中。2007至2014年间,墨西哥因暴力事件而丧生的人数超过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死亡人数的总和。2015年,巴西因暴力事件而失去生命的民众数量比叙利亚战争中死亡的平民人数更多。有些地方受到黑帮、毒贩、犯罪团伙的迫害,陷入令人绝望的暴力旋涡,似乎无药可救。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从哥伦比亚到格鲁吉亚共和国)已然能够从中恢复。在由大卫·桑格主持的讨论活动中,蕾切尔·克莱因菲尔德将为大家呈现一些研究发现,打破人们对战争、犯罪以及国外干预的普遍认识,并针对应对措施提供设想。
蕾切尔•克莱因菲尔德的新书《野蛮秩序:致命国家如何重获安全》(A Savage Order: How the World's Deadliest Countries Can Forge a Path to Security)研究了为何一些民主国家(包括美国)会面临严重的流血事件,以及他们如何才能重获安全。克莱因菲尔德亲身进行了多年的实地研究,对叛乱者、将军、激进分子以及政治家进行采访,她将以此为基础,为大家讲述不同国家成功战胜看似难以根除的暴力事件的故事。活动现场备有该书供参会者购买。
美国外交决策者如何为中产阶级谋求更多益处?
How Can U.S. Foreign Policymakers Do Better for the Middle Class?
威廉·伯恩斯(William J. Burns)、约苏亚·波顿(Joshua Bolten)、丹尼斯·麦克多诺(Denis Mcdonough)、 苏珊·格拉瑟(Susan B. Glasser)
2018年12月13日,美国华盛顿特区
美国人民越来越质疑,美国在国外扮演的角色是否真正让国内人民在经济上受益。如何才能消除外交政策和国内要务之间的鸿沟?同苏珊·格拉瑟一起,与两位前任白宫参谋长一同探讨如何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中产阶级民众更有益。
本活动将发布一份新的研究报告,题为《有益中产阶级的美国外交政策:俄亥俄州视角》 (U.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Middle Class: Perspectives from Ohio)。该报告是关于有益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洲际案例研究系列报告的首篇,报告由卡内基两党工作组编写。
全球时代的日美创新
Japanese and American Innovation in a Global Age
上山隆大(Takahiro Ueyama)、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凯瑟琳·井瑞-阿伦斯(Kathryn Ibata-Arens)、鎗目雅(Masaru Yarime)、玛丽·安琪道盖(Marie Anchordoguy)
2018年12月3日,美国华盛顿特区
长期以来,美国和日本都为各自科研机构在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感到骄傲。但是,国家资助的研究项目进展缓慢且成本高昂,加之与中国和印度间的激烈竞争,两国政府也面临挑战,需重新思考制定科技政策的方法并制定议程,鼓励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而进行创新。
结合有利于和不利于创新的制度因素,小组成员将针对美国和日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展开讨论。
本活动由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和日本全球合作基金中心(Japan Foundation Center for Global Partnership)共同主办,是安倍研究员全球论坛(Abe Fellows Global Forum)的一部分。
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第三个后冷战时代的同盟战略
Japan’s New National Defense Program Guidelines: Alliance Strategies for the Third Post-Cold War Era
埃里克·赫金博瑟姆(Eric Heginbotham)、磯部公一(Koichi Isobe)、辰巳雄基(Yuki Tatsumi)、卡莱布•雷登(Kaleb Redden)、西正典(Masanori Nishi)、凯瑟琳·希克斯(Kathleen Hicks)、纱由理·罗米(音译)(Sayuri Romei)、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
2019年1月11日,美国华盛顿特区
自2013年起,东北亚的安全环境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日本对其《防卫计划大纲》的上一次修订就是在那时进行的。此外,美国也在多个领域转向同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更激烈的竞争。本次研讨会上,一个由学者和前国防官员组成的双边小组将透过日本新近修订的中期防务计划对日本的政策要点和防御能力进行评估。本次讨论还将考虑美日同盟及区域安全未来可能受到的影响。
本次活动由笹川平和财团美国(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 USA)共同主办。
卡内基中文网最新更新What's New on Carnegie ChinaNets
中国在葡萄牙的黄金时代
China’s Golden Era in Portugal
陆克 (Philippe le Corre),《外交官》(The Diplomat),2018年11月
1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抵达里斯本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与2015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不同的是,葡萄牙总统这次将无法让习近平乘坐黄金马车。尽管如此,葡萄牙还是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通向欧盟的快车道,上面还闪耀着一些熠熠生辉的“黄金”。
2012年10月,葡萄牙启动了“黄金签证计划”,根据该计划,外籍人士只需在葡萄牙投资50万欧元或更多,便可获得居留许可。自该计划启动以来,中国一直是该计划的主要受益者,迄今为止,近4000名中国公民获得了葡萄牙永久签证。葡萄牙护照是全球最具价值的护照之一,拥有该护照不仅可前往欧盟其他国家,而且在全球199个国家中,还可免签前往186个国家。与此同时,在向葡萄牙政府提出的所有签证申请中,95%的潜在动机都是购买房地产。
然而,这项在欧盟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的计划,却引起了众多利益攸关方的担忧,其中包括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该组织呼吁各国“暂停该计划”,直到“欧盟各国对该计划的所有影响分别进行评估,并进行公开讨论”。欧盟司法专员维拉•尤罗瓦(Vera Jourova)表示,此类计划可能会“对欧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到目前为止,取消该计划的提案一直遭到拒绝。然而,鉴于目前的政治形势,葡萄牙执政党计划采取一些新的举措。最近,葡萄牙社会党对2019年国家预算提出了一项修正案,要求提出黄金签证申请的申请人必须提供其原籍国“纳税人识别号”和住所号码。这项法案很有可能获得通过,毕竟这是一项合乎逻辑、没有争议的方案。但该法案是否足以确保该机制具有预期的透明度?答案也许并非如此,因为葡萄牙当前在中国的欧盟地缘经济战略中占据核心地位。
总的来说,在中国看来,葡萄牙不仅仅是一个即将接待中国最高领导人进行国事访问的中等规模欧盟国家。自2004年以来,葡萄牙一直致力于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2008- 2013年期间,葡萄牙经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按照与外部债权人达成的协议,葡萄牙政府被迫将本国一些国有资产私有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借机大举投资葡萄牙。迄今为止,中国在葡萄牙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达120亿欧元,涉及能源(葡萄牙高浦能源公司、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和葡萄牙电力公司)、交通运输(葡萄牙航空公司)、保险(葡萄牙忠诚保险公司)、医疗(Luz Saúde医疗集团)、金融服务、房地产和传媒等一系列领域,而且此类投资的速度似乎并无减缓的迹象。
几个月前,中国一家国有企业——中国三峡集团提议,将以现金方式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EDP)的多数股权。EDP曾是葡萄牙最大的国有电网公司,中国三峡集团当前持有该公司23.3%的股权,自2011年财政救助计划实施以来,中国三峡集团逐步收购了这些股权。EDP不仅在西班牙、巴西和美国拥有多家可再生能源子公司,而且葡萄牙政府至今仍向该公司提供政府补贴。然而,该收购计划引起了欧盟和美国的广泛关注。虽然巴西反垄断机构已批准了该交易,但美国现任驻葡萄牙大使乔治•格拉斯(George Glass)对此提出了指责,他警告称,“让其他国家控制本国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葡萄牙精英在讨论与中国合作的风险。对于葡萄牙公共舆论和政治精英本身而言,为何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担忧中国的这些举措?为何葡萄牙不像希腊、捷克共和国、波兰等其他欧洲国家那样,对该问题进行广泛的公开讨论?
这可能是因为,葡萄牙政府一直对外宣称,葡中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今年11月,在谈到葡萄牙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时,经济部长佩德罗·西扎·维埃拉(Pedro Siza Vieira)表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投资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对此表示欢迎”。此外,2017年,葡萄牙政府还放宽了一项投资规定,该规定此前禁止中国企业在竞购中联合行使表决权,而在修改该规定后,三峡集团及其中国合作伙伴国新国际投资公司(CNIC,截至目前持有EDP逾28%的股份)作为股东,在竞购决策中更容易不受限制地行使表决权。
最近,就在习近平即将抵达里斯本之际,葡萄牙宣布了一系列新举措,特别是在佩尼谢(Peniche)和马托西纽什市(Matosinhos)。在这里,葡萄牙和中国共同投资的一所新技术实验室Starlab将于2019年3月之前启动,该实验室专门用于进行微小卫星制造和海洋观测等活动。在这次国事访问期间,预计还将宣布更多其他项目。此外,去年10月,葡萄牙外长对外宣布,葡中两国之间达成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五个新的合作项目。在葡萄牙的其他战略资产中,锡尼什深水港(port of Sines)——中国希望拥有的众多欧洲港口之一——显然是中国希望拥有的一处资产,因为中国正努力将其“一带一路”的陆路和海上路线连成一体,而多位葡萄牙部长已对该项目提出口头支持。
所有这一切是否表明,葡萄牙正在成为“中国在欧盟投资兴建的一座‘航空母舰’”,同时仍愿意成为欧盟和北约的积极成员?在欧盟各国需要更加齐心协力的关口(针对中国在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欧盟刚刚启动了一项审查机制),这种优先顺序的权衡是葡萄牙政府面临的根本性的两难选择。根据卡内基最近的一项调查,90%的葡萄人认为,欧盟是葡萄牙当前最重要的机构纽带和平台。尽管如此,同样的数据表明,葡萄牙人认为十年之后美国和中国的相对重要性也已显著提升。
葡萄牙政府认为,葡中两国有着500年的相互了解,并且1999年葡萄牙将澳门政权成功交接给中国。因此,尽管国际社会对葡中伙伴关系持怀疑态度,而且葡萄牙仍属于西方社会的一员,但葡萄牙政府相信两国关系仍将保持蓬勃发展。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使当前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葡萄牙。中国与葡萄牙的“黄金”伙伴关系正在顺利发展,但此次国事访问将如何定义中葡伙伴关系的未来?希望它不会成为一条“谁拥有‘黄金’,谁制定规则”的道路。
谁能打破中美贸易僵局?
Who Can Break the U.S.-China Trade Impasse?
黄育川(Yukon Huang),《东亚论坛》(East Asia Forum),2018年12月7日
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美两国达成了临时性贸易休战协议。无论是这次中美贸易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重新谈判,还是向韩国、日本和欧盟施压,以迫使其签订新的双边贸易协议,特朗普总统的做法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但是,这种威胁在短期内增加惩罚性关税的策略,并不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美之间的僵局源于两国在观念上更深层次的分歧。
特朗普念念不忘的是美国对中国的双边贸易赤字,美国商业界感到忧虑的是中国“不公平”的海外投资做法,而让美国地缘战略家感到焦虑不安的则是,中国冀望成为一大技术强国,因为这将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如果将这三项问题结合起来,便不难看出打破僵局为何如此困难。
虽然中国已承诺将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但中国的购买量根本不足以显著缩小两国的贸易逆差。此外,虽然美国政府抱怨中国的技术转让政策,但两国都未能就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国认为创新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所谓的“不公平做法”是发展中国家经常采用的商业政策。
两国要想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和解,关键在于根据实践适当调整政策并改变相关做法。为此,两国必须制定出一种系统化的制度,而仅仅通过一次性的会晤或定期谈判,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囚徒困境”理论告诉我们,当两个看上去意志顽强、势均力敌的对手相互对峙时,双方的处境都会每况愈下,而可能的结果就是出现僵持局面。这时,通常需要一个局外人来打破僵局。就中美贸易争端而言,最合适的人选是亚洲或欧洲国家。
作为受到贸易争端最直接影响的地区,亚洲对此似乎涉及更多的利害关系,尤其是在当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正在进行的情况下。但东盟各国对该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如果将生产线转移出中国,越南等国无疑将从中受益,而如果中国的产品需求减少,马来西亚等国将蒙受损失。日本、印度和韩国更关注的则是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雄心,而不是本国经济下行的风险。究竟是选择与美国站在同一阵营,以遏制中国的强硬立场,还是与中国政府保持合作关系,这些亚洲大国的立场摇摆不定。
事实上,由于亚洲各国立场严重分歧,在站队选择上,各国面临两难选择。
同样,由于欧洲主要大国都专注于国内政治事务,当前也无暇介入该问题。但这种局面可能发生改变。虽然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更为深入和密切。欧洲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而且是中国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虽然最初欧洲对中国的投资水平与美国基本持平,但在过去10年里,欧洲每年对中国的投资额大约是美国的两倍,与此同时,欧洲也在更多地通过中国来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其制成品。因此,在长期僵持不下的情况下,随着欧洲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预计其将推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但是,欧洲对中国的限制性投资做法也有类似的担忧。德国、法国和英国曾多次对中国收购其高科技公司表示担忧。然而,与美国不同的是,欧洲不像美国那样执迷于大国竞争和中国海南等安全问题。虽然欧洲也更直接地受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但迄今为止仍持观望态度。
那么,欧洲能否在不损害与美国关系的情况下,与中国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关系?在贸易方面,美国曾明确表示欧盟是美国的敌人,并故意怠慢其领导人,这可以说正中了中国的下怀。2018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峰会上,中欧双方重申将致力于达成双边投资协定,支持基于规则的谈判,以对抗美国的关税政策。但今年7月,美国与欧盟达成了贸易协议,双方暂停征收额外关税,并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对中国而言,这种有利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已消失了。
中国政府需要说服欧洲,如果能够联合对付特朗普,中国将致力于推行国内改革。因此,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前夕,习主席和刘副总理分别访问了西班牙和德国,也就不足为奇了。两位领导人都强调,必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制定基于规则的解决方案,以解决贸易争端。
中国和欧盟表示,双方将大力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以应对贸易和投资紧张局势,这与美国政府削弱该组织的努力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中国政府和欧盟能够加快双边投资协议谈判,或许可以借此向特朗普证明,与加征惩罚性关税相比,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贸易争端。
学者文摘Scholarly Publication
亚投行的演变:从修正主义者到地位寻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