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软实力与中国公共外交学术研讨会

2010年7月11日
中国北京

IMGXYZ2598IMGZYX软实力与中国公共外交学术研讨会10日在此间举行。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致欢迎词。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主任、参赞魏欣,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国处处长沈昕,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参赞何敬生出席了研讨会,并分别作主旨发言。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参赞孙鲁山、胡兆明,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包日强,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也出席了研讨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副主任对此次研讨会作总结发言。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一花独放,经济总量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综合国力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日益关注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问题,中国政府正在谨慎地探索提升话语权和加强公共外交的问题。此次研讨会就是为了回答中国地位急剧上升后提升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问题而举办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是中国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的一个重要论坛,也是一次国内专门从事公共外交的政府机构与长期从事公共外交研究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员、非政府组织的直接对话会,相信此次研讨会的举行,必将对中国公共外交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出席研讨会的还有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副主任嵇蓉,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二秘宫宇峰,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三秘李凌霄、潘亮,文化部外联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周志华,文化部外联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高伟,文化部外联局政策法规处干部魏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王郦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部主任范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学者郭存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学者黄静,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教授刘贞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檀有志,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存刚,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博士张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小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志洲,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台港澳室副主任赵磊,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周庆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陈君、刘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媛,《南方都市报》记者葛倩、娜迪娅,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公共外交》编辑部副主任柯银斌,《解放军报》记者吕尚,《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编辑彭萍萍,《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编辑谭福榕,《大公报》记者王德军,《世界新闻报》记者徐方清,世雄国际发展基金会书长赵曙光,世雄国际发展基金会办公室主任陈晨,美国驻华大使馆副新闻发言人罗培宇,美联社北京分社社长韩村乐,波兰国立罗兹大学副教授梅德明,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生文知贤,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共计200人出席或旁听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办,其专题为“公共外交的机遇与挑战”、“软实力与中国话语权”、“国际比较视野中的公共外交”和“中国公共外交中的媒体与非政府组织”等。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部主任范勇鹏先后主持了专题研讨。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副主任赵可金在对研讨会作总结发言时表示,此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思想活跃、观点深刻,是一次非常深入和成功的研讨会。总体来看,研讨会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权威性,与会者包括外交部、文化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众多身处公共外交第一线的政府官员、长期专门从事公共外交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众多从事外宣和国际交流工作的媒体工作人员、商界人士和非政府组织人士等,他们的讲话和发言具有扎实的实践经验支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提出的观点和结论有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积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是草根性。与会代表大多是通过网络自行注册,来自于社会领域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很多发言人和参与讨论人都是来自草根,不乏有刚刚崭露头角的新锐,大家提出的看法反映着中国普通老百姓对公共外交的看法,观点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具有很高的社会代表性和可信性。三是开放性。研讨会讨论热烈,面向公众,面向境内外人士,开门办会。据会务统计,来到会场聆听的超过200人,直接参与会议讨论的就有60多人次,还有30多家媒体记者参与,不仅形式上开放,而且在观点讨论上也没有设立禁区,大家畅所欲言,在争论中不乏坦诚的交流思想,是一次地地道道的思想碰撞的“头脑风暴”。
 

(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亦有报道)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event speakers

磊 韩

前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

韩磊(Paul Haenle)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任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在加入卡内基之前,他曾供职于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治下的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主管中国大陆、台湾和蒙古事务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