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5日,奥巴马总统在布拉格发表讲话,呼吁建立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此后两天内,“2009卡内基国际不扩散会议”在华盛顿特区召开,来自46个国家的800名政府官员和政策、技术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实现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宏伟目标将会面对的障碍,包括到期的军备控制协议、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的核能复兴,以及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核不扩散条约机制。
此次会议有如下几个亮点:
- 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对奥巴马总统在布拉格发表的讲话作了进一步的展开陈述。他详细阐述了美国政府的计划:通过推动美国参议院尽快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重新启动长期搁置的《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条约》(FMCT)、增加国际原子能组织的权力和经费,来修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核心协议内容。斯坦伯格宣布,美国副总统拜登将领导奥巴马政府为促成《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获得批准而开展相关的工作。
- 核工业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方面发挥的作用:阿海珐(Areva)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罗薇中(Anne Lauvergeon)敦促核工业界和核不扩散界人士参与负责任地探讨世界各国热衷于拥有核能力这一问题的对话。
- 国际核秩序——构建还是摧毁。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导,世界的核秩序将会被打乱。虽然如此,但美国是无法单独重建世界的核体制的。降低安全政策中核武器的作用和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恢复无核武器国家对有核武器国家的信任的两个关键步骤。
- 国际社会对奥巴马政府的期望: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和德国的重要专家,针对奥巴马总统的讲话阐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以及在他们看来核裁军首先应该做的事情。
- 美俄关系向何处去?:美国国务院负责核查和遵守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斯•高特莫勒(Rose Gottemoeller)与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谢尔盖·基斯里亚克(Sergei Kislyak)一致认为,在2009年12月前签署完成《消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后继协议是富有挑战性的,但也是可以做到的。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伦敦20国集团峰会上共同发出的呼吁。
- 2010年以后:挪威外交部长约纳斯·加尔·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敦促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借着奥巴马总统的目标所带来的势头,建立多边核燃料循环机制,以确保关注民用核项目的国家并不觉得在被迫发展自己的核能力。
发言摘录:
“我们必须停止指手画脚,停止像单独的利益集团那样行事,无论是作为有核国家还是无核国家;作为已经开发了先进的民用核能项目的国家还是刚着手开发这类项目的国家;作为安全联盟的成员还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
—— 詹姆斯·斯坦伯格
“我们属于两个还没有进行过充分对话的世界。”
—— 罗薇中
“即使我们只是略微显示一下我们废除核武器的意愿,一些中度的困难也会因此而更易于被克服。”
—— 约纳斯·加尔·斯特勒
“核裁军并不是施惠于无核国家,防止核扩散并不是施惠于有核国家,对核能的民用也并不是施惠于发展中国家。我们每一个国家都这三大支柱中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
——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国际安全项目高级顾问罗伯特·艾因霍恩(Robert Einh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