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不仅是中美关系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头等大事,也由于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胡主席此次访美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是在华盛顿完成的以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为核心的各种活动安排。这部分以政治为主基调。另一部分是在美国芝加哥进行的以经济和文化活动为主的访问。在中美两国政府及各自外交部门忙碌地最后清点此次访问具体事宜的同时,两国各界对此次访问双方提出的主要议题与各自想要达成的目标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预期:帮助重新设置(reset)中美关系
胡主席此次访美的背景是2010年初以来中美关系出现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以几个典型事件(谷歌事件、奥巴马会见达赖、美国对台军售、希拉里在河内有关南海领土争端的讲话、中日在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及朝鲜轰炸延坪岛事件)和几个持续性的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朝鲜和伊朗核问题、南海和黄海问题等)串联起来的。
综合来看,美国想要“重返亚洲”的战略意图已经在各种国际和地区场合被表明;而虽然存在多种叫法,但美国各界对中国在外交 “态度上的改变”这一印象——由过去的谨慎低调变得果敢独断——在美国不同党派和业界间几乎形成了罕见的共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包道格(Douglas H. Paal)说,“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影响力的增加,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必定变得更加复杂,处理的难度也会更高。”
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表示,两国最高领导人首先需要交流和讨论的,是两国各自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定位”问题。这一问题是中美关系诸多紧张的表面现象的根源,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点问题”。包道格也认为,“我们不能只是坐着静观相互投向对方的‘炮弹’,我们需要一种真正积极的外交。”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项目主任兰普顿(David Lampton)教授表示希望胡主席此行可以开始修复两国政府间开始发展的不信任。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也在其近期文章中表示,胡主席访问美国为重新设置(reset)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个机会。
其他主要议题
倪世雄教授指出,除了两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定位”问题,两国领导人还需要且不可避免地将在其他一系列主要议题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其中,朝鲜问题,由于不久前的天安舰事件和最近的朝鲜公布核设施及延坪岛炮战这三大事件,不可推卸地成为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双方的难言之处可以说一说,误解、迷惑之处可以解一解。”这也是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主席、美国麻省参议员克里(John Kerry)1月7日在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演讲中首先提到的一个两国领导人应该交涉的议题。
此外,与贸易相关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南海和黄海问题是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焦点问题。两国关系中的“敏感点”——台湾与西藏问题也会被提及。最后,2012年世界“大选年”在即,中美关系如何在两国政治发展的前景下承前启后,如何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制定新的议程,也是此次访问不可缺少的内容。
先期准备与后续
如果说最高领导人的正式访问主要起象征和升华作用,紧锣密鼓的先期准备则是“定调”和实质内容的谈判。胡主席访美前两国间的一系列互访值得关注:
- 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弗卢努瓦(Michele Flournoy)在五角大楼主持举行第11次中美国防部副部长级防务磋商。
- 12月14-15日,第二十一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于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Gary Faye Locke)、贸易代表柯克(Ron Kirk)共同主持会议。
- 12月15-17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访华,商讨朝鲜问题与胡主席访美事宜。同行人员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管贝德(Jeff Bader)和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金成(Sung Kim)。代表团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崔天凯和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分别举行了会谈。
- 2011年1月3-5日,杨洁篪外长访美,为胡主席访美做准备,并就一系列两国关系的问题与美进行交流。
- 2011年1月9-11日,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访问北京,继续为即将到来的胡奥峰会做准备。
- 2011年1月9-12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Robert Gates)访华,与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举行会谈。
可见,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面也引发和促成了这些善意的互访、互动。包道格建议,胡主席访问美国以后,双方应建立一系列的双边工作小组,通过持续、经常性的会议来巩固和落实此次访问的议程与成果。最重要的在于两国应该把这种势头在推动下去,从而能够使中美两国关系从2010的波折中走出来,走向平稳的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