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谢谢
您将收到一封确认注册成功的电子邮件。
俄罗斯的2018年总统大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年执政生涯的开始,都为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创造了新的态势。在习近平主席和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密切的个人关系及其共同的多极世界观的推动下,中国和俄罗斯通过能源协议、联合军事演习及“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中亚经济发展加深了战略伙伴关系。而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最近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将中国和俄罗斯称为美国的“对手”,强调两国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具有竞争性、甚至有时出现对抗性。
就在俄罗斯总统大选后,清华–卡内基中心主任韩磊与来自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和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的专家共同就中、美、俄关注的重要国际议题以及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
作为卡内基2017-2018全球对话系列的第三个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合作举办。
观众:向公众开放
媒体:本次会议内容不得公开发表
语言:中英文,提供同声传译
讨论要点
- 普京总统的连任和俄罗斯政治的未来:与会嘉宾探讨了刚刚落下帷幕的俄罗斯总统选举结果及其影响。嘉宾们指出,大选显示出俄罗斯总统普京仍获民众的普遍认可。有学者认为,尽管西方国家表露了对选举有效性的怀疑态度,但普京总统在大选中的全面胜利的确是国内支持声高涨的真实反映,这源于国内民众普遍相信普京总统的领导力将坚定不移地推动俄罗斯的对外利益。虽然目前的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最多连任两届,但一位与会嘉宾认为,普京总统的影响力可能在2024年后持续影响俄罗斯政府的政治目标。但同时,这位嘉宾指出,在权力过渡和培养下一代领导人方面,普京总统具有在俄罗斯领导人中绝无仅有的决心。他还表示,虽然普京总统可能会对国内经济体系进行改进,但他目前的政策重点是制定地缘政治战略,意在使俄罗斯重回国际舞台上的领导地位。
-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最近,中俄两国领导人及官员表示,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一表述与历史中上世纪后半叶两国互动的紧张关系形成了鲜明反差。与会嘉宾对这一表述也表示赞同。一位嘉宾表示,在塑造互信和促进经济联系方面,两国政府建立的新合作机制成功发挥了作用,这体现在俄罗斯的最新民调中,中国被视为俄罗斯最紧密的盟友。同时,与会嘉宾指出,中国对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例如中国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领域对俄直接投资的增长。除此之外,中俄的能源合作也在深化,例如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一位与会嘉宾员也指出,俄罗斯越来越依赖中国进行投资和贸易,而中国在俄罗斯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经济合作伙伴可供选择。同时,另一位与会嘉宾认为,尽管最近中俄双边倡议取得了成功,但需要避免对深化进展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 美俄关系趋于紧张:趋于紧张的美俄关系也成为了这次研讨会的重点。对此,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目前美俄的对抗关系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下去。一位与会嘉宾指出,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与西方重新融合的原则,这也是后苏联时代的一个根本目标,意图在一个以美国为主的国际体系中获得与其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与会嘉宾认为,俄罗斯的这一目标不太可能获得国际上大多国家的认可,因此,俄罗斯将继续以“以弱抵强”的姿态维持其政治影响力并对现有的美国霸权形成挑战。尽管后果可以预见,但鉴于俄罗斯政治领导层和公众都支持这一地缘政治战略,俄罗斯短期之内还是倾向于向外扩展。与会嘉宾表示,俄罗斯出于担心显示出软弱而不愿妥协的态度,以及当前美国国内政治对俄罗斯产生的持续压力,将对美俄关系构成长期威胁。
- 正式的中俄联盟是否可能:一位与会嘉宾指出,美俄之间的相互疏远有可能使得中俄关系更加紧密。另一位与会嘉宾也认为,塑造中俄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便是紧张的美俄关系动态。尽管如此,与会嘉宾认为,有几个因素会削弱正式的中俄联盟产生的可能性。一位与会嘉宾表示,在经济合作方面,中俄之间所有易于协商的合作项目都已启动,因此并未给近期的新兴大型项目留出空间。此外,中俄两国的实力变得越来越不对称,这可能导致两国关系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出现摩擦。另一位与会嘉宾指出,中俄两国对国际安全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从乌克兰问题到朝鲜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中,双方的意见不尽统一;因此,在安全方面,中俄关系应保持当下兼具支持性与灵活性的现状,而非建立正式的军事同盟,后者只有在第三方同时对中俄两国发动攻击时才有可能出现。
- 变化中的国际秩序与中俄的地缘政治利益:与会嘉宾对当前国际环境中使得中俄关系出现复杂化发展的因素展开了探讨。尽管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是削弱当下世界秩序的修正力量并时常加以指责,但一位与会嘉宾表示,俄罗斯的关注重心并不在国际体系本身,而在于这种安排下的自身地位。俄罗斯高度重视本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因此,一旦察觉到存在旨在削弱其影响力的尝试,俄罗斯将会一如既往地加以反对。同时与会嘉宾认为,中国一直在努力提高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并从中受益匪浅。在此背景下,中国和俄罗斯将试图采取一种“绝不相互对抗,亦非事事协调”的战略,由此,中俄在保持双边关系推进拓展的同时,也能够追求各自的利益。同时,一位与会嘉宾也指出,随着世界大国的实力此消彼长以及势力范围不断发展演变,目前如“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有可能对这种关系产生影响。
发言人
冯玉军
冯玉军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德米特里•特列宁
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的主任及外交和安全政策项目的负责人。
马斌
马斌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及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
陈寒士
陈寒士(Alexander Gabuev)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俄罗斯在亚太地区”课题项目负责人及资深研究员。
主持人
韩磊
韩磊(Paul Haenle)是设立于北京的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外交政策及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