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谢谢
您将收到一封确认注册成功的电子邮件。
美国的导弹防御能力和政策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东亚和东北亚的安全局势。此前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THAAD)导弹防御系统已让中国专家担心美国在该地区的导弹防御投入可能会削弱中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围绕THAAD部署的争议是导弹防御问题严重损害地区双边和多边关系的重要先例。但萨德问题恐怕只是此类争议的一个开端。随着特朗普政府导弹防御评估报告的发布,美国的导弹防御政策势必进一步引发地区连锁反应。在此次讨论会上,与会专家们重点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导弹防御政策的新发展与新变化,以及美国未来的导弹防御政策对美中安全关系和地区战略稳定的潜在影响。
赵通主持了这场适时的研讨会,与李彬、吴日强、司乐如(Lora Saalman)和刘冲共同探讨了美国导弹防御政策的未来发展及其如何塑造亚太安全格局。
语言:中英文,提供同声传译
观众:向公众开放
媒体:本次会议内容不得公开发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甲2号辽宁大厦7层抚顺厅-A
讨论要点
- 变化中的美国导弹防御项目架构:与会学者讨论了美国反导项目的发展历程,以此来了解美国当前在导弹防御方面的目标和动向。一些学者注意到该技术的应用从对流氓国家的威慑转变为更加重视大国之间的对抗。然而,鉴于中美两国核能力和导弹防御项目背后的不同发展史和动机,与会专家们对两国未来进行反导领域的军控合作前景表达了不同观点。一些专家认为,鉴于其目前的技术优势,美国不愿讨论缓和反导领域的相互竞争。另有学者表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有时会将该主题的讨论作为一种战术掩护,以避免讨论其它更有争议性的问题。
- 军控合作和双重标准:在无法确定美国或中国可能进行军控合作的具体领域和步骤的情况下,与会嘉宾分析了导致导弹防御问题激化地缘政治困境的因素。他们认为双重标准是造成矛盾的主要根源之一:美国和中国都希望对方停止其导弹防御计划并提供更高的透明度,但同时拒绝放慢自己项目发展的速度。这种环境滋生了不确定性,且会加速进攻性军备发展的竞争。结束时,与会专家们就反导技术如何避免过度破坏战略稳定进行了深入讨论。
- 中美导弹技术的发展和战略背景:学者们着眼于当前中美军事实力的差距,探讨了双方军事发展战略及政府相应的长期地缘政治目标。一些学者表示,尽管美国反导弹能力无人可敌,但像诱饵弹头这样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将缩小美国的技术优势。然而,学者们警告说,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停止推进自己的反导技术。中国为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有可能长期持续发展导弹防御能力。
- 美国远程识别雷达能力的影响:与会学者探讨了新的美国远程识别雷达(LRDR)技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部分学者表示,鉴于美国LRDR技术的潜在探测范围,美国在日本或韩国的反导探测设施也可以追踪中国的部分军事活动。这可能会使中国认为其二次核打击能力将受到一定影响,并因此破坏地区稳定。但其他与会学者认为,专家们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应该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客观和全面的评估。为了避免误解和误判,也可以考虑开展联合技术评估。此外,较短的探测距离限制了美国反导设施的覆盖范围,有效地将中国西部导弹基地排除在了探测范围之外,不会对中国的二次打击能力造成重要影响。
主持人
赵通
赵通是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研究员。他的研究重点为战略性国际安全问题,包括核武器政策、军备控制、防扩散、导弹防御、太空安全以及相关的国际安全议题。
发言人
李彬
李彬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核政策项目和亚洲项目的资深研究员。作为核裁军领域的专家和物理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核政策、军备控制政策以及中美核关系等方面。
吴日强
吴日强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司乐如(Lora Saalman)
司乐如(Lora Saalman)是美国东西方研究所亚太项目副所长。
刘冲
刘冲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与安全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