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Getty

持续升温的中俄关系能长久吗?

地缘政治环境促使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然而,在关系升温的背后,两国不同的目标可能引发欧亚大陆的关系紧张。

作者 磊 韩玉军 冯寒士 陈昊 胡特列宁 德米特里•,  可金 赵
发表于 2016年3月7日

近年来,地缘政治环境促使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签署了多个大型能源和经贸协议,举行了联合海军演习,并且在信息安全等议题上取得了部分双边安全协定。两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有着为非西方国家寻求更有力话语权的共同目标。然而,在关系升温的背后,阻碍两国关系紧密发展的障碍仍旧存在。其中最大的挑战聚焦在中亚地区。俄罗斯和中国对于上海合作组织有着不同的目标,而如何将“一带一路”计划与欧亚经济联盟相连接等问题都可能成为新的冲突点。

在本次清华-卡内基中心举办的会议上,与会嘉宾探讨了中俄两国在2016年能否以及如何协调好两国关系的摩擦来源并同时深化两国在外交、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本次研讨会为2016卡内基全球对话系列的第一个研讨会,并由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合作举办。

讨论集锦

  • 关系更紧密的原因:与会专家指出,经济和政治因素促使中国和俄罗斯关系更加紧密。他们指出,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俄罗斯出口的天然气等原料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在国际舞台上,两国政府在联合国、上海经合组织等其他场合都呼吁非西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建立更多的领导作用。有学者预测,两国之间的紧密关系将继续,但考虑到中国相较于俄罗斯有更有利的地缘政治地位,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可能对中国利益更大。
  • 合作的限制:与会者指出,尽管国家有利益重叠,两国政府的外交协作可能受到战略和文化因素的阻碍。专家们表示,中国认为俄罗斯在维持其主要地缘政治角色的努力有些过于冒险,并带有潜在的不稳定性,例如在叙利亚的空中战役。从文化角度考虑,中俄两国专家之间的互动很少,两国都鲜有研究对方情况的区域专家。学者指出,这些阻碍将会使误解及历史遗留下来的不信任更难以消除。与会者预测中俄将进一步加深在外交、基础建设和经济方面的合作,但两国保持行动自由的意愿意味着正式联盟可能性较低。
  • 重塑欧亚大陆的全球意义:讨论专家指出,中国通过区域基础建设投资与俄罗斯、中亚和欧洲积极合作很可能是为其联接欧亚大陆各国铺平道路。一位学者认为这种地缘经济的转变是自苏联解体后最有影响力的全球事务,预示着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形势将提高其政治影响力。与此同时,有学者补充说,俄罗斯正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主要的地缘政治行为体,并减少对欧洲或亚洲的依赖。他们预测,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将会为俄罗斯提供新的经济机会,但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增长,这种关系长期看来可能导致与俄罗斯方面关系紧张。
  • 中亚邻国外交: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两个国家对邻国和对彼此的外交立场。他们观察到,中俄两国政府都力求发挥前苏联的影响力。虽然两国的部分利益一致,他们追求的政治目的绝不是一致的。当议程目标不同时,双方关系可能会改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中俄两国政府在区域内的战略分工可以巩固两个大国在中亚的建设性接触。在中国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向中亚经济体注入急需的资金时,俄罗斯在安全方面不断壮大的角色和其在区域内的密切文化和历史联系也不容小视。
  • 维护边界安全:与会专家观察到,中国和俄罗斯都试图维护本国边界稳定。他们认为,这种担忧促使俄罗斯参与乌克兰问题,甚至推动其支持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也可能反映了这一担忧,因而中国政府积极寻求保护其海上利益。与会者认为这种做法并不专属于中国或者俄罗斯,而是新兴大国为了保护其安全性的自然倾向,其他新兴行为体如印度也很可能会出现这一倾向。

与会嘉宾

韩磊(Paul Haenle)

韩磊(Paul Haenle)是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外交政策及中美关系。

冯玉军

冯玉军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亚历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

亚历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高级研究员及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项目负责人。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对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中国的政治思潮及中国与邻国特别是中亚各国的关系等领域。

胡昊

胡昊现任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曾于2007至2010年任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参赞。

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

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他也是研究委员会的代表和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外交政策和安全项目的领导人。

赵可金

赵可金是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驻会研究员,他也是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Carnegie India does not take institutional positions on public policy issues; the views represented herei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 of Carnegie, its staff, or its trust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