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其实, 美国人消费不高

美国贸易逆差并非因美国人储蓄太少而“引起”,即便美国人降低消费,赤字也不会消失。决定美国储蓄率的是资本流入。

由出版
彭博社
 on 2017年5月8日

源文件: 彭博社

为什么美国会出现巨额贸易赤字?根据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最近给出的解释,答案显而易见:美国人储蓄太少而消费太高。因而他们必须从国外借钱满足国内消费狂潮。费尔德斯坦警告,除非美国人变得节俭很多,美国将继续保持巨大的贸易赤字。

然而,此观点依托的全球贸易模型早已过时。19世纪时,此观点是正确的。那时不稳定的银行体系导致美国人储蓄率极低,难以满足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投资需求。庆幸的是,那时的经济快速增长使得美国能够许诺高回报,从而吸引了欧洲资本进入美国。

如今的贸易赤字已然不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即使利率降低,贸易赤字仍然持续升高,这表明外国人的贷款意愿高于美国人的借款意愿。各国在处理过剩储蓄的需求促使下,纷纷将资本输入美国。

大量涌入的资金反过来抑制了美国储蓄率。为了理解背后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美国金融市场——全世界最深入、最灵活的金融市场——在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自动调整以解决全球储蓄失衡的问题。例如,在一战和二战后受到破坏的各经济体重建期间,美国金融市场储蓄率极高,美国成为世界领先的资本输出国。之后五十年期间,世界各国需要销售商品和服务,美国金融市场储蓄率降低,美国贸易赤字飙升。

试想一下,如果当今世界上其他国家突然增加输入美国的资金,会发生什么。资本流入的增加会增加美国投资吗?当然不会。美国利率多年来接近于零,但美国企业在巨额现金充斥的情况下,似乎下定决心不再投资,除非获利机会重新出现。单靠增加可用的国外资本不太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这就是导致费尔德斯坦使用的模型过时的原因。诚然,19世纪的美国是外国资本净输入国,并因此导致国内投资超过国内储蓄,美国现在的情况依然如此。但在19世纪,美国的投资受资金不足限制,国外储蓄流入让渴望资本的企业和政府得以投资更多建设原本无力承担的基础设施。外国资本流入推动美国投资水平超过储蓄水平。

现在的情况已截然不同。当今世界,美国经济不再受储蓄约束。企业拥有的资本已超过需求,因此额外的外国资本不会增加投资。但若外国资本流入增加无法使投资增加,储蓄必然下降。

外国资本流入可通过多个途径抑制储蓄。比如,外国资本流入可以催生资产泡沫,通过财富效应鼓励消费,也可以加强货币地位;可以降低消费信贷利率,或是降低贷款标准,两者均可鼓励更多无节制的家庭增加借款。外国资本流入还可以迫使贸易赤字上升,导致失业率上升。

除美国之外,还有无数例子印证这一情况的发生。例如,德国在2003年劳动力市场改革之后,国内储蓄率攀升,德国资本涌入欧洲其余国家,迅速产生资产泡沫、实际货币升值、实际利率极低甚至为负、信贷标准崩溃,最终失业率骤升。每一个现实例子中,当地储蓄率全部失陷,与美国的情况如出一辙。

具有巨大讽刺意味的是,一百年前列宁将帝国主义描述为工业强国强迫其殖民地吸收国内过剩储蓄、与母国保持贸易逆差的经济过程。2011年经济学家肯尼思·奥斯丁(Kenneth Austin)指出,美国现在正发挥殖民地的作用,吸收全世界将近一半的资本流出,从而呈现出相应的贸易逆差。

换而言之,当今美国贸易逆差并非因美国人储蓄太少而“引起”,即便美国人降低消费,赤字也不会消失。尽管似乎有违常理,但结论就是:决定美国储蓄率的实为外国人,而非美国人或节俭、或奢侈的消费习惯。如果美国人尝试更节俭的生活,同时外国资本流入保持当前水平,经济仍然会通过其他方式(可能包括更高失业率)调节抑制储蓄。

若外国资本不再涌入美国,美国储蓄率自会上升。只有到那时,美国贸易赤字才会下降。

本文原载于彭博社。

Carnegie India does not take institutional positions on public policy issues; the views represented herei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 of Carnegie, its staff, or its trust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