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亚洲的关键

2013年1月10日
华盛顿
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将会考验现存的世界秩序。历史告诉我们,北京、新德里和华盛顿对这种国际新秩序必各有思量。中印两国诸多的发展相似性掩饰不住它们之间的深层战略竞争,这一竞争决定着他们在主要全球议题上相互冲突的优先选项。随着两国不断壮大,它们对国际秩序的看法必将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双边关系、美国乃至整个世界。
 

介绍与主题发言

随着美国开始在亚太地区进行战略性再平衡,中国和印度的观点对华盛顿尤为重要。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M. Campbell)就美国作为一个太平洋大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 思维倾向:坎贝尔提出,当代美国人对亚洲局势的思考存在着五大趋势,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政策:

        1. 潜在合作伙伴:第一种思路把中国的崛起看作是亚洲政策的重点,但并不认为中美之间一定是对抗关系。
        2.固有威胁:第二群相关思想家将中国视为固有的威胁,认为它相当于当代的苏联,不可避免地会与美国竞争。
        3. 议题导向:还有人采取一事一议的立场,就不断改变的轻重缓急来重新调整政策,从争取民主到打击恐怖主义。
        4. 合作关系:第四种思维的人推崇通过多边合作伙伴关系来创建安全体系,以保证亚洲的和平。
        5. 跨国威胁:最后一群人主要关注新出现的跨国威胁,例如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
  • 多面出击,持续接触:坎贝尔强调,美国亚太政策的成功依赖于于其与该地区的所有盟国保持政府间的密切关系。他补充说,尽管美国对亚洲的军事通常最受关注,华盛顿的外交努力才是亚洲政策的真正良方。因此,美国必须调整好预算,从而让全球相信它有能力履行自己的承诺。
     
  • 重新思考再平衡:坎贝尔反驳了那种认为亚洲再平衡要以牺牲欧洲盟国的利益作为代价的普遍观点。他解释说,华盛顿的大西洋老盟友们也都认为亚太地区将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拐点,所以它们都支持美国对该地区重燃兴趣。而且,坎贝尔还强调说,再平衡不仅总体上加强了华盛顿对亚洲的关注,而且也将其关注从传统热点地区东北亚扩展到整个亚洲。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活动演讲者

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

Kurt Campbell serves as 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and coordinator for Indo-Pacific Affairs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Ashley J. Tellis

Tata Chair for Strategic Affairs

Ashley J. Tellis is the Tata Chair for Strategic Affairs and a senior fellow at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specializing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U.S.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Asia a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秀丝 马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杰出学者

马秀丝(Jessica Tuchman Mathews)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杰出学者。

卜大年(Dan Blumenthal)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巴拉特•戈帕拉斯瓦米(Bharath Gopalaswamy

森乔伊•乔希(Sunjoy Joshi)

谢钢(Srikanth Kondapalli)

坡皮特(Kevin Pollpeter)

和沈大伟(David Shamba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