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意味着什么?

Fri. April 20th, 2018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在今年三月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一些中国专家表示,在外交政策方面,习主席的“新时代”概念表明了中国向更积极的外交方式的发展。尽管如此,习主席对“中国特色”的强调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精华处理国际事务,而不是采用西方的模式和原则。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学者张利华主持了一场汇聚国内外学者的专题研讨会。会上,中国学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如何塑造更积极的中国外交政策和全球角色进行了分析,而欧洲学者也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在过去30年来如何影响中国的软实力和外交方式提供了自己的看法。

观众:向公众开放

媒体:本次会议内容不得公开发表

语言:中英文,提供同声传译

讨论要点

  • 从老子思想看中国大国外交的和平特色:一位与会专家指出,老子的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即以和平相处的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反对战争。但老子也认为,国家有进行自卫战争的权利,自卫战争应该是有节制的。这位专家认为,习近平主席深受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演讲中多次强调老子“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思想。在外交方面,习近平吸收了老子和平主义思想,提出国际关系应以和平发展共赢为原则,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和谐基因:另一位学者表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和为贵”的思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价值观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守信构成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价值准则,这体现于中国“互利共赢”的经济战略和“美美与共”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既为中国外交提供了价值观,也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 和谐辩证法与中国外交:一位学者指出,和谐辩证法也叫阴阳辩证法,它来源于中国传统经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和谐辩证法的“和谐”是指事物恰到好处的状态,即恰到好处地遵循“道”(规律),在不同维度上表现为天道、地道和人道。这位学者表示,从和谐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该尊重多样性,本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存共处。中国越强大,越应该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谨记“亢龙有悔”,永远不称霸,以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处理包括中美贸易战在内的国际摩擦与冲突,并合理恰当地运用自卫手段对付外来威胁和挑衅,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及和平与合作的国际关系。

主持人

张利华

张利华是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她主要从事关于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张利华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及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发言人

叶自成

叶自成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红续

王红续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评论人

杰安嘉(Jean-Charles Galli)

杰安嘉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柏安安(Andreea Budeanu)

柏安安是巴黎索邦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Sorbonne Paris University)博士生。

活动演讲者

利华 张

前驻会研究员,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张利华曾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如何影响中国的外交及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