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中欧关系的未来之路

2019年3月26日
Beijing

英国脱欧以及整个欧洲大陆持续的民粹主义运动势头使欧盟的未来变得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反建制领导人在欧洲影响力的上升令许多观察者担心欧洲政治的走向。随着欧盟最大的经济体针对与北京进一步的经济交往展开争论,中国的崛起持续在欧洲内部的动态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洲一些国家,包括意大利,已经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而法国、德国和其他西欧大国仍对中国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发展项目持怀疑态度。与此同时,跨大西洋关系和美中贸易战的紧张局势等问题使得欧盟与华盛顿和北京的关系更加复杂化。欧洲政治的变化将如何改变中欧关系、欧洲内部关系以及更广泛的国际秩序?

在3月29日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之前,清华–卡内基中心主任韩磊主持了一场研讨会,与来自卡内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学者们就上述话题进行了探讨。

作为卡内基2018-2019全球对话系列的第三个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合作举办。

观众:向公众开放

媒体:本次会议内容不得公开发表

语言:中英文,提供同声传译

讨论要点

  • 美国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欧洲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与习主席更为主动的外交政策相关,但并不一定是直接原因。欧洲日益激烈的措辞背后是正在冷却的美欧关系,而欧洲也意识到基于规则的秩序正受到威胁。此外,欧洲和美国都谋求与中国取得更好的贸易条件并保护其知识产权。
  • 欧洲面临的多方挑战:在国际上面临压力的同时,欧洲也在处理紧迫的内部事务。英国脱欧和民粹主义的兴起给欧盟敲了一记警钟,这些事务都需要得到妥善处理。此外,即将举行的欧盟选举和新金融框架的采用将允许欧洲重新定义和排列其优先事项。与会嘉宾们一致认为,欧洲意识到自己好像在5G这样的关键领域落后,这将导致它采取更强有力的产业政策。
  • 欧洲平衡的对华政策:鉴于北京不断扩展的全球足迹,欧洲不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并希望建立更加平衡、互惠的关系。中国的经济政策也引发了一些欧洲专家的担忧。布鲁塞尔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为“经济竞争对手”和“全面对手”,这与欧盟早先认为中国是全球稳定力量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新的定义意味着北京将不再有资格获得优惠经济待遇,但这些变化不会影响更广泛的合作。
  • 交流多过竞争:与会嘉宾认为,虽然欧盟同中国的竞争看似在增加,但合作交流将继续成为中欧关系的重点。中国和欧洲有着共同的利益,例如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多边国际秩序以及在与非洲、伊朗和朝鲜半岛有关的议题上进行合作。一些与会嘉宾们指出,通过进一步开放中国经济可以缓解双边经济摩擦。

发言人

托马斯•维拉瑟克

托马斯•维拉瑟克(Tomáš Valášek)是卡内基欧洲中心主任,他的研究集中在国防安全、大西洋关系和欧洲的东邻国家等方面。

赵晨

赵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

皮埃尔·维蒙

皮埃尔·维蒙(Pierre Vimont)是卡内基欧洲中心的资深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欧洲邻里政策,跨大西洋关系和法国外交政策。维蒙曾于2007年至2010年担任法国驻美国大使。

李靖堃

李靖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欧洲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副会长。

主持人

韩磊

韩磊(Paul Haenle)在位于北京的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担任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中美关系。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活动演讲者

磊 韩

前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

韩磊(Paul Haenle)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任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在加入卡内基之前,他曾供职于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治下的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主管中国大陆、台湾和蒙古事务的主任。

维拉瑟克 托马斯•

卡内基欧洲中心主任

托马斯•维拉瑟克(Tomáš Valášek)是卡内基欧洲中心主任,他的研究集中在国防安全、大西洋关系和欧洲的东邻国家等方面。

Pierre Vimont

Senior Fellow, Carnegie Europe

Vimont is a senior fellow at Carnegie Europe.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and French foreig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