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原子科学家公报》
正在上演的高超音速军事技术竞赛中,出现了一个吊诡的现象:美国——这场竞赛的发起者和领跑者——目前尚未通过高超音速技术获得任何军事优势,却发现自己的安全利益受到了这场竞赛的威胁。美国众议院就2015年国防授权法案发布的一份委员会报告中,就表达出这样的担忧:“中国和其他竞争对手国家,正在对美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优势发起越来越大的挑战。”该报告要求五角大楼“解释国防部计划如何开发和部署防御能力,以应对这一新兴威胁。”所以,和其它军事技术竞赛一样,高超音速竞赛正在快速陷入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对高超音速导弹感兴趣的国家,深信更快的武器代表未来武器发展的趋势,而没有认真考虑其潜在的优缺点——尤其是没有考虑其他国家的可能反应——就全力投入了这场高超音速技术竞赛。
我的圆桌讨论同事马克·葛贝德提议禁止高超音速导弹试验,以遏止这场代价高昂的高超音速竞赛。我赞赏他的理想主义精神。而且,我和他一样,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军事价值也总体持怀疑态度。但是,在禁试的可行性方面,我们存在重要分歧。
葛贝德提议,通往禁试之路应该从单方面的暂停试验开始。但是,除非美国同意参与,否则这个提议无法付诸实施——而对于无法进行有效核查的军备控制承诺,美国从未表现出多大兴趣。一个突出的例子是《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条约》,这个由俄罗斯和中国在2008年提出的军控措施,反复遭到华盛顿拒绝,主要就是因为美国认为此条约无法进行有效核查。尽管葛贝德不这样认为,但是对高超音速禁试进行核查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技术原因我在第二轮辩论中已经进行了论述。那么,对于高超音速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可行的应对方案到底是什么?一个并不理想但较为可行的方案,是由各国自主行动,避免那些会破坏战略稳定性的技术部署和使用政策。在第一轮中,我提出了这一途径的一些具体想法。首先,各国可以自主承诺不针对核目标使用高超音速导弹。其次,各国可以考虑避免那些可能加剧“战争迷雾”、引发意外升级的战术和战法——例如针对指挥、控制和通信中心实施先发制人的高超音速袭击。
与此同时,我的圆桌讨论同行拉贾拉姆·纳加帕已经呼吁所有国家不要将核弹头装载在高超音速导弹上。纳加帕的这个提议,有助于保持核武器和常规武器运载系统之间的明确界限,可以维护战略稳定。但是,他的提议能否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和中国对未来美国导弹防御能力的威胁感知。也就是说,莫斯科和北京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应对未来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因为后者可能降低俄罗斯和中国基于弹道导弹的核威慑能力。葛贝德认为,防御高超音速导弹本身是相对容易的——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尤其是想要建立针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区域防御”(而不是相对容易的“点防御”)的话,技术难度还是相当大的。目前的高超音速技术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由于未来技术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尚无法就导弹的有效性以及可防御性等,得出确凿结论。
总之,要推动对高超音速武器的全面禁试,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更为务实的一条途径,是推动相关国家达成一项基本共识:如果将来制造和部署高超音速导弹变得不可避免,则应将其与核武器一起纳入战略武器军控蹉商机制,以便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对核武器国家之间的战略稳定带来冲击。
英文最初发表于《原子科学家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