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Getty
文章

2015年英国大选后的中英关系及中欧关系

大选结束后,中英两国之间的合作前景一片光明。如果双方能尽力避免错误,则两国的政治伙伴关系会变得更牢固、更稳定。

作者 志钦 史  雪仪 赖
发表于 2015年9月4日

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民调战、拉票战、舆论战后,英国大选结果终于在2015年5月7日尘埃落定。保守党赢得了国会下议院650个席位中的331个议席,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再次当选英国首相。而工党仅取得了232个席位。

本次大选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再次证明大不列颠王国仍然是二十一世纪的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对本次选举保持密切关注。中国的政治体制与英国大相径庭,但这丝毫没有减弱中国对英国大选的兴趣。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中英关系的发展,同时将英国以及英国所在的欧盟(EU)视为当今多极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是中国建构多极世界愿景的核心所在,再者,欧盟是中国连续十年最大的贸易伙伴、西方文明的摇篮及中国最大的先进技术输出地。英国大选的结果将对中英关系以及中欧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选结束后,中英两国之间的合作前景一片光明。如果双方能尽力避免错误,则两国的政治伙伴关系会变得更牢固、更稳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将是巩固两国的关系积极的一步。

中英合作继往开来

中英关系似乎已经站稳了脚跟,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卡梅伦政府和中国领导人对彼此的相处之道已颇有心得。在过去的五年当中,卡梅伦及其保守党团队在与中国的频繁互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他对中国的政府官员、官僚机构及其政策取向有一定的了解。中国的政府官员也掌握了与英国政府互动和合作的诀窍。两国对彼此的情况比较了解,也认识到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一方面,卡梅伦及其团队频繁出访中国;另一方面,英国无视美国的担忧,在主要西方国家和七国集团成员国中率先申请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些无不凸显了他对中国的高度重视。

大选结果为英国政府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也加强了英国与中国的联系。本次大选前,上屆英国政府是由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在这两个政党中,自由民主党对意识形态历来十分重视。2015年大选,自由民主党获得的投票从2010年大选的23%跌至本届的8%,这也是自由民主党有史以来表现最差的一次,只拿下区区8个下议院议席。保守党脱离了与自由民主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和意识形态问题的限制,因此也降低了与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冲突的可能性。

中英两国之间有许多深层次经济合作的机会。英国是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也积极发展离岸人民币交易业务,这表明英国政府希望能在经济和金融领域与中国建立更多更好的合作。

英国对投资利益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英双方的合作。自2012年,英国就一直是欧盟中最受中国欢迎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地。与此同时,英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成员国中的第二大投资来源地。伦敦是全球首个、也是亚洲以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

在欧盟成员国中,英国是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政策的坚定拥护者,而这对深化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大有裨益。尽管欧盟在历史上一直大力倡导自由贸易,但部分成员国在历经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已经开始转向保护主义政策。英国和欧洲的开放型经济政策整体上有助于推进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欧盟对中国产品设置的大量贸易壁垒(如关税、反倾销税和非关税壁垒)常常使中国不得不采取针锋相对的应对策略,而这也是消除中欧市场准入壁垒的巨大障碍。加大市场开放的力度将是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关键性目标。

中英关系和中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双方的经济交流,开放自由的政策对中欧双方都有利,也有助于中英关系向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保守党一直希望发展英国的自由经济。

此外,英国对中国能否采纳更广泛的外交政策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下的新一代领导班子曾多次强调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框架最初被应用于中美关系之中。实际上,它适用于中国与所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的关系,包括英国。

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在于「不冲突、不对抗, 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 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 摒弃零和思维」。

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决定进一步表明,英国对中国采取的是富有建设性的合作政策而非将中国视为对自身的威胁,这反映着中英两国的关系正向着这种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发展。大选结束后,这一发展趋势会延续下去。

努力维护中英两国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将对英国的发展大有裨益。中国不仅是重要的国际机构(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和世贸组织)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加强合作的潜在障碍

然而,阻碍中英关系发展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过去,西藏和香港问题是两国关系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2012年,卡梅伦政府与达赖喇嘛的会晤遭到了中国的强烈抗议。中英关系由此一度陷入了困境,卡梅伦政府在相关问题上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时至今日,上述问题已经得到援解。香港于1997年顺利回归中国,2012年5月与卡梅伦在圣保罗大教堂跟达赖喇嘛的会晤后,英国领导人再沒有跟其会面。

日益紧密的英日军事合作是现在中英关系中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包括英日双方针对导弹防御系统的联合研究、联合军事演习及有关出售尖端军事技术的谈判等。在日本沒有明确交代其在二战期间的战争责任前,中国及其亚洲伙伴不会接受日本恢复正常国家军事状态的诉求。中国政府希望英国不会为了谋求军工产业的一己私利而罔顾其他国家的安全问题。

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是另一个不稳定因素。尽管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申请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但英美之间持续多年的特殊关系及两国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不会轻易分崩离析。当涉及到安全问题时,英国和美国仍然是盟友,这个安全同盟不会改变。因此,当中美发生冲突时,英国将选择与美国并肩作战。

当然,英国的外交政策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国家利益。如果其核心利益受到威胁,英国自然会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道路。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卡梅伦等年轻的政治领袖积极追求自主权,而非单纯的服从美国的命令。

英国在欧盟的未来

英国是否退出欧盟将对中欧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赢得本次大选后,卡梅伦政府就必须履行在2017年就“英国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全民公投的承诺。

英国留在欧盟将对中英关系更有利。英国退欧势必会削弱欧盟和英国的力量,而这对中欧关系或中英关系将毫无助益。如果英国确定退出欧盟,那么不仅英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将大打折扣,甚至连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也会随之降低。这对任何一方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英国退欧还有损于中国在欧洲的经济利益。英国经济对欧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英国退出欧盟,欧洲大陆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很可能会失控。而这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

英国的国内政治(尤其是苏格兰)是另一个英国不可能离开欧盟的重要原因。苏格兰一直坚持留在欧盟,所以如果英国执意退欧,则苏格兰将再次奋力脱英英国然后加入欧盟。在5月份的大选中,主张苏格兰独立的苏格兰国家党赢得了苏格兰选区59个席位中的56席。卡梅伦政府对这一局面的含义心知肚明。

从2014年底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到最近的英国大选,英国选民一直表现得极其理智。卡梅伦政府明白,他们不是真的要离开欧盟。

离开欧盟将大大减弱英国对欧盟政策的主导影响力。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的决定不仅仅只涉及欧盟成员国的政治问题,上述机构的决策对英国乃至全球其他国家的政策都会产生影响。欧盟的决策对经济、市场以及不同的行业的发展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决定性影响。

英国退欧无异于主动放弃当前在上述机构内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如果不重视这些权力,英国就不会在上世纪60年代不顾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的强烈反对,仍坚持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在“留在欧盟”与“只作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一部分”这两种选择中,前者显然对英国更为有利。

如果英国根本无意退出欧盟,又何必还要大费周章的举行公投呢?退欧公投是为英国的一个国内权力的政治手段,是政客谋取个人及党派利益的博弈工具, 也是英国為与欧盟谈判增加筹码的手段。卡梅伦政府与欧盟讨价还价的能力毕竟有限,但利用退欧逼使布鲁塞尔向伦敦交还一些主权也不失为巧妙的一步棋。

英国会制定这样的战略并不足为奇。毕竟,英国并非欧盟的创始成员国,同时也拒绝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协定,并且一直刻意与欧盟保持距离。自上世纪80年代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掌权以来,英国一直致力于从欧盟手中夺回权力并收回上缴欧盟的会费。欧盟其他成员国早就习惯了这种英国若即若离的冷淡态度。

中国、欧洲和多极世界

英国在思考自身未来的同时,也应对全球问题多加考虑。为了促进中欧关系和中英关系的长远发展,英国应遵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合作共赢的原则。

只要不对彼此的核心利益构成威胁,中英关系和中欧关系就能在未来稳步发展。中国致力于联手强大的欧洲打造多极世界。中国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繁荣、强大的欧洲。

赖雪仪现为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中欧关系、亚欧关系、地区间主义及亚欧会议等领域。

本文系“中国观▪观中国”系列文章。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