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轻拨战略平衡的指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朝鲜劳动党代表团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与朝鲜劳动党代表团的会晤,看似轻轻拨动了东亚战略平衡的指针,实则暗示了中国坚持既有对外战略方向的决心与信心。

作者 琪 陈  峰 金
由出版
27号学术空间
 on 2016年6月2日

源文件: 27号学术空间

6月1日,新华社对外发布了一条简短信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由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委员长、国际部部长李洙墉率领的朝鲜劳动党代表团。根据报道内容,李洙墉一行来华访问的主要任务是,向中共中央通报月前结束的朝鲜劳动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决议和相关内容,并向习近平总书记转达金正恩委员长的口信。在口信中,金正恩表达了希望加强和发展朝中传统友好关系,两国一同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愿望。习近平表示,此次劳动党代表团访华依循了中朝两党就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沟通的传统;强调中方高度重视中朝友好合作关系;重申了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加强沟通对话,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会见是中朝关系改善的风向标

从表面上看,朝鲜劳动党代表团访华,是中朝两国执政党之间的正常交流。事实上,在习近平接见李洙墉一行的前一天,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已与其进行了会晤。双方均表示,“要珍视中朝传统友谊,加强两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巩固和发展中朝关系、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做出努力”。但如果详细观察此次会面的背景和细节,就会发现几点中朝关系变化的迹象和其中隐含的战略意义。

首先,此次会晤举行的时机点有一定特殊性。近年来,朝鲜半岛的局势持续紧张,南北两方几次近乎兵戎相见,半岛核问题的解决更显得前景渺茫。就在刚刚结束的劳动党七大上,朝鲜方面还通过了决定书,宣称“将永远坚持经济建设和核武装建设的并举路线”。根据韩联社的报道,就在宋涛与李洙墉会晤的5月31日当天,朝鲜人民军在东海岸再次试射了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在如此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李洙墉一行访华能够成行,显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

其次,此次会晤的层级之高,也是近年来罕见。2013年初,朝鲜采取单边行动试射导弹,中国加入国际对朝制裁的行列,中朝关系进入冷淡轨道。上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单独接见朝鲜高级官员,要追溯到2013年5月金正恩特使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崔龙海的访华。2015年9月北京胜利阅兵时,同样作为特使的崔龙海甚至没有得到与习近平单独会晤的机会。而此次获得习近平接见的李洙墉,在劳动党内仅列政治局委员,政治地位明显逊于崔。二者鲜明对比之下,中国在对朝态度的转变意味,不言而喻。

再次,中方在此次会晤中的相关表态,较之以往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根据外交部公布的资料,2013年接见崔龙海特使时,习近平总书记仅表示中朝友好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转而用较大篇幅声明中国在推动半岛无核化的坚定立场。这一表述在韩美等国媒体看来,具有较强的对朝施压意义。而在此次会晤的新闻稿中,习近平有关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朝关系和祝愿朝鲜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文字比例大幅提升,且未出现无核化这一词汇。这一方面显示中共中央修复中朝关系的明确意愿,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直接的对朝鲜的政治和外交压力。

改善中朝关系符合两国各自的战略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接见李洙墉一行,无疑是中朝关系转暖的一个明确指标,其背后是中朝两国基于各自战略利益的理性考量。从中国方面来说,自年轻的金正恩2012年初掌权以来,中朝关系就一直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2013年中国加入对朝的国际制裁后,中朝关系转冷的迹象越加明显,朝鲜内部公开批评中国的声音开始增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韩关系在这一时期发展得十分迅速,双边高层会晤频繁,朴槿惠总统力排众议坚持参加了北京阅兵,中韩FTA也成功缔结。但是,韩国在今年年初宣布与美国讨论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客观上阻滞了中韩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势头。4月2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宣布了中俄对于半岛局势的新共识,强调美国可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行为直接威胁了中俄各自的战略安全,破坏了半岛的战略平衡和稳定。加之朴槿惠所在的执政党在4月韩国国会选举中败北,韩国未来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开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重新修复中朝关系,可以看作中国为稳定半岛局势,重建半岛战略平衡关系而做出的新努力。

从朝鲜方面来说,多年来严厉的国际制裁,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给金正恩政权的合法性造成潜在的威胁。此时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对内可以稳固金正恩经过劳动党七大之后确定的新权力架构,对外可一定程度上暂缓解其沉重的国际压力,因此也有人评价此李洙墉访华是朝鲜“凿洞外交”所取得的新进展。

当然,中朝关系的回暖,并不意味着中韩关系的降温。中韩关系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在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加之中国目前依然坚持推动半岛无核化和重启六方会谈的主张,中韩关系健康发展的大方向不会变化。

中国对外战略的新挑战和机遇

从更大的战略层面来看,改善中朝关系也是中国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紧锣密鼓、中美在亚太尤其是在南海战略竞争加剧的必然选择。最近几年,美国“重返亚太”的步伐逐渐加快,不仅在军事安全上对中国施加了更大的压力,TPP框架协议的达成也在试图削弱中国在东亚区域的经济领头羊地位。这一趋势在2016年日益明显,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因此面临2010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半岛局势持续紧张,中日关系改善步伐缓慢,因南海问题而产生的摩擦不断升温,台海和平也因民进党蔡英文的上台而变数陡增。

2016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演讲中,曾阐述了中国外交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五个任务,其中包括更加积极有为地为中国自身的发展服务、以及更加建设性地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具体到东亚和西太平洋区域,中国对周边战略政策的目标不是称霸和扩张,而是要以更加积极有为和更加坚定的态度来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与朝鲜劳动党代表团的会晤,看似轻轻拨动了东亚战略平衡的指针,实则暗示了中国坚持既有对外战略方向的决心与信心。

金峰是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本文最初发表于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27号学术空间”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