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Getty
评论

十九大后的中国与世界

中共十九大即将举行,会议中的高层政治任命将决定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未来何去何从。

出版 2017年10月11日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党代会,选举下一届领导人。鉴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勃勃雄心,全球治理中日益积极的作用,每五年一次的领导层过渡尤其值得关注。此外,大会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备受瞩目的首次亚洲之行前召开,时间正值朝鲜半岛紧张局势达到高潮之际。因此,国际社会相比以往更加关注中国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未来走向。中国最高政治机构的人事任命也将透露习近平的权力巩固及其政策受欢迎程度的一些蛛丝马迹。

在本次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发起的问答中,学者们探讨了十九大后中国政策和中国全球角色如何变化的问题。

十九大对于中国的对朝政策将有何深意?

韩磊:中国领导层仍然不相信朝鲜对于中国而言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十九大将不会改变这个方针。当然,中国政府强烈反对朝鲜的挑衅行为,希望金正恩能够停止核武器和导弹发展计划。但是,只要朝鲜的行为没有威胁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眼中的合法地位,中国政府就不大可能根本改变对朝策略。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视朝鲜为中国的负担和难题,虽然朝鲜政府不断对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最重要的场合造成干扰,但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这还不算突破底线。

然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情况有二,一是朝鲜政府的核试验可能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中国境内,二是朝鲜可能进一步给导弹装上核弹头并在太平洋上空引爆。这种行为造成的混乱会削弱党的持久性,直接挑战中国的国家利益——这是中国政府唯一的真正的红线。朝鲜是否会成为中国的问题,并不取决于十九大结果如何或特朗普的推文,而取决于金正恩急于求得核打击能力时,行动如何、有无事故。

十九大之后经济改革会加速吗?

黄育川:有人期待,新的领导班子一到位,就会加快改革。但这种局面是否出现,取决于新一届领导班子是否解决了2013年三中全会决议中提出的主要矛盾。决议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起“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重申国家应继续发挥指导经济的“主导作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削弱了重要改革的制定与实施,尤其是针对国有企业、城市化和腐败等方面的改革。

中国的债务问题主要是由部分国有企业表现不佳造成的。但由于许多大型国企被视为中国的国家卫士,因此所需的改革被推迟。

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户籍限制未能允许工人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就业地点,而是将工人引导到较小的城市,阻拦了他们进入较大城市的通道,导致生产率不高。

中国的反腐行动针对重要的社会关切,但也使官员不愿作出决策,因而放慢了经济活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改变国家在商业活动中的角色。

中国惊人的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市场力量塑造经济产出来得以实现。现在的问题是,新任领导层能否找到平衡点,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让国家仍然扮演领导角色,也是重新界定的领导角色。

中国新任领导层能够采取哪些措施帮助缓解朝鲜危机?

詹姆斯·阿克顿:尽管人们期望实现朝鲜无核化,但这一目标在短期内不再现实。而当务之急是缓和当前危机,降低朝鲜与美国之间爆发战争的风险。鉴于美朝两国政府直接对话的可能微乎其微,因此迫切需要第三方从中斡旋,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缓解紧张局势。中国有能力且应当担此重任。

具体而言,中国可以按照以下方针向朝鲜和美国发表提议:朝鲜同意不在日本和韩国上空进行任何大气层核试验或导弹试验,美国同意不在朝鲜领空特定范围内进行战略轰炸机的训练飞行。这样安排将让朝鲜体面地放弃在太平洋上空引爆核弹头或向关岛附近发射导弹的想法。另外,中国可以对朝鲜提供额外好处,如放松制裁、提供经济救济,而同时强调若朝鲜政府违背谈判立场,将重新面临中国制裁。

十九大结束后,中国的南海政策会改变吗?

史文:大会结束后,中国官方总体政策立场不大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和平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同时与各申索国缔结南海行为准则。

但是,这一立场并不妨碍中国在该地区实施强化自身军事和外交立场的举措。中国可采取的手段包括,加强中国在南沙群岛人工岛屿上的军事存在,在有争议但未占领的珊瑚礁上安置仪器或设施,增加对其他申索国捕鱼船只或准军舰的骚扰,施加外交压力避免他国在南海开钻采油等,甚至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包括航行自由采取更加强硬的反对态度。

另外,宣布防空识别区和在南沙群岛周围绘制直线基线,虽然可能性不大,但绝非不可能。但是,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行动方活动的速度、程度和强度的认知以及中国同美国和其他申索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的总体状况。整体而言,由于缺少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所以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局势。

特朗普对于十九大应该关注哪些问题,为什么?

包道格:十九大以后,特朗普应该争取创造战略机遇。就中国而言,过去几年来一直都在缓和争议,避免失误,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十九大之后到明年三月召开全国人大这段时间,将会出现人事变动,对持续发酵的危机提出新看法的时机也将同步显现。例如,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试图维持半岛稳定,诱使朝鲜政府循规蹈矩,恫吓首尔在部署萨德的问题上就范,但这些努力无一成功,中国的利益因此受损。特朗普应该利用即将到来的中国之行使习近平了解,双方需要进行战略性思考,并就如何采取具体措施照顾双方关切来缓解紧张局势展开磋商。

习近平是在效仿普京吗?

陈寒士:随着十九大的临近,中国政界将日益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周围。从历史角度来看,习近平在政治体制中扮演的角色鲜有先例,但在中国的邻国中可以找到一个,那就是弗拉基米尔·普京执政的俄罗斯。普京利用其高企的大众支持率、对大多数国家机构的控制权、忠诚的追随者和身居要职的盟友以及现代通讯工具,以沙皇都梦寐以求的方式牢牢掌控着俄罗斯。习近平是否研究过普京尚不清楚,但他与普京私人关系良好,他们的领导风格越来越相似。从经济管理到外交政策,国家控制力和魄力越来越强,这些都是国家伟大复兴的重要工具。尽管俄罗斯存在各种缺陷,但普京统治下的政权得到巩固,俄罗斯普通民众收获了史上前所未有的财富和个人自由。这就是普京的治理模式可能会吸引习近平效仿的原因所在,尤其是核心领导人无可置疑的首要地位,这种意识深深植根于俄罗斯(和中国)历史的君主制时代。

但是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习近平必须避免普京主义的缺陷,因为这些缺陷使俄罗斯陷入长期停滞的泥淖。尽管长期掌权有利于资源整合,但执政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一个缺乏核心、无法为继的脆弱政治系统。此外,普京主义的另外一个特点——痴迷稳定,可能会阻碍许多必要的改革。

习近平的权力得到巩固对欧洲意味着什么?

顾德明: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就已经可以明显看出习近平开始掌权,因此可以推断,集体领导的理念可能会烟消云散。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惊喜。一些认为个人强权统治也会产生强烈反对意见的反假设并没有出现。

明确的指挥系统对于外部合作伙伴关系是一大优势。习近平是第一位访问欧盟机构的中国高层领导人。他亲自推动了两个欧洲项目:一是以欧洲为终点的“一带一路”倡议,二是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从而越过经济关系中的各种障碍。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倡导的多边主义和法治,可能正是欧洲人所喜闻乐见的言论。

然而,这些言论与中国的政策走向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贸易问题的妥协迹象在上届欧盟-中国高峰会议召开之初已然偃旗息鼓。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在欧亚地区主要覆盖由中国推动的16+1次区域集团,而不是整个欧盟。

随着中国对国际秩序的认识日益提高,欧盟将不得不放下身段与中国这个崛起的现实主义大国打交道,同时期待着有利的政策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