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不只“一带”,不只“一路”

自2013年被宣布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一个以加强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发展成为一个扩大中国影响、拓展其经济外交的全球战略。

经过 磊 韩
由出版
SuperReturn365
 on 2018年4月30日

源文件: SuperReturn365

自2013年被宣布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一个以加强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发展成为一个扩大中国影响、拓展其经济外交的全球战略。“一带一路”项目遍及全球,将对全球贸易经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就中国国内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不容低估。十九大期间被写入党章的这一倡议,是习近平的一个重要政治贡献和能力体现。同时,这个倡议与中国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契合,能缓解产能过剩,实现能源进口多样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动与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想发生在同一年,显示了中国更自信、更积极的国际角色。最近,随着习近平宣布将跨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冰上丝绸之路”延伸到拉丁美洲和北极地区,这一项目的范围由此涵盖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且在持续扩展。“一带一路”倡议还增加了中国作为债权人的经济杠杆,促进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项目融资方面的国际化。

尽管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坚称“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并一再声明这个倡议纯粹是一个经济项目,但从该项目的规模和广度来看,它必会产生地缘政治影响。从该倡议所涉及的诸多地区来看,这已是既成事实。

作为其中一个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在欧洲,中国对希腊主要港口比雷埃夫斯的投资使其赢得了这个欧盟主要伙伴的支持,而希腊则阻止了欧盟批评中国人权的声明。围绕这一倡议地缘战略影响的争论逐渐淹没了经济利益方面的讨论。

从一些方面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似乎类似于北京在中国南海实施的,逐渐扩大事实上的军事存在的“切香肠”战术。在吉布提,中国最近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也是其开展海外行动的一个战略据点。目前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对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缅甸负债港口的影响将会变成对这些国家主权的影响,并随时间的推移建起更多的战略据点。中国正在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地扩大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战略影响力。

“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各国和企业该如何应对呢?中国持续鼓励着外部投资,以填补实现其愿景所需巨大资金的缺口。然而,期望与实际机会之间存在脱节,比如投资者提出的包括标准过低、难以参与采购和招投标竞争以及投资风险等主要障碍。

事实上,最近一项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68个国家的研究显示,23个国家目前面临债务困境,8个可能面临重大债务风险,而这些都与这个计划的融资有关。斯里兰卡汉班托特港等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值得怀疑,给了中国对这个战略港口99年的租期。出于在环境、劳动力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担心,发达国家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构也对“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投资犹豫不决,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月访华时便透露了这种担忧。今年3月,几乎所有欧盟国家驻北京的大使(除一位之外)联名反对“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国内企业的优待。

对“一带一路”倡议之外的国家和企业而言,大部分投资机会都是在后期阶段,那时项目已经完成,并被融入“一带一路”路线和当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将有助于“一带一路”国家扩大供应链、提高生产率,为服务业和数字经济带来巨大机遇。但在此之前,仍有很多有效方式来参与这项计划。

各国和企业应将重点放在确保项目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可行性方面,努力达到环境、人权和劳工标准,以抓住更多机会。 它们应努力提高“一带一路”项目工程的透明度和可及性,尤其是新项目工程的采购和招投标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宣布设立一个联合培训中心,以提高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官员的能力,这便是有建设性的参与的一个范例。同时,中国最近还宣布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意在加强对“一带一路”项目工程的协调与监督,这将有助于其他国家和企业对相关工程的参与。

本文最初发表于SuperReturn365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