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本周访问华盛顿,美国和印度将借此机会重新审视并加强两国在亚洲的合作。
事实证明,中美印之间的三角关系对上述三国都意义重大。外界一般认为,中国在美国和印度的合作中无足轻重。美印两国幅员辽阔,具有悠久的海运史,在能源、经济和安全领域都拥有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两国具有融洽合作的深厚根基。但不可否认,中国正伴随着美印两国战略发展计划的不断推进而日渐崛起。
首先,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而美国和印度则面对着大致相同但又各有特点的战略和经济挑战。如果中国未能在现行政策黔驴技穷前成功实现新经济模式的转型,或者出现其他经济疲软现象,那么美国和印度也将面对同样的挑战。值得高兴的是美国和印度认识到了两国在亚洲合作的巨大潜力,我们应该承认,其部分原因在于两国在面对“中国将成为什么样的强国”这一问题时,有着同样的担忧和共同的利益。
美印两国在奥巴马总统今年1月份访印期间联合发表的亚太及印度洋地区合作声明中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两国历来对太平洋地区都非常重视。相关问题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牵涉面也很广,美印两国的利益在此期间逐步趋同。
早在2001年11月,美印就在联合声明中强调了两国在亚洲的共同目标。2002年,前美国驻印度大使罗伯特•布莱克威尔(Robert Blackwill)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讲,将亚洲的地缘政治作为两国加强伙伴关系工作的重心,声称“有助于维持亚洲长久繁荣的和平局势是转型后的美印关系的目标之一。”
因此,中国对美国和印度在太平洋地区的发展计划乃至两国各自的利益、意图和目标都至关重要。
为什么中国如此重要?
我们先从经济领域开始。自2000年代中期迄今,亚洲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数十年来,七国集团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打开亚洲市场的大门。时至今日,许多经济体(包括西方国家)对亚洲的工业和个人消费市场的依赖程度都与日俱增。亚洲各国已经不再局限于贸易领域的发展。它们将触角伸向了投资、建筑和金融领域,甚至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显然是引发亚洲巨变的核心因素。实际上,即使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明显的经济放缓),中国仍是六十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多数为亚洲国家。
产能过剩和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给许多经济体(尤其是商品生产国)带来了冲击。但是,如果中国能顺利实现新经济模式的成功转型,就将催生新的需求驱动力(例如:通过推动个人消费市场的加速增长)。
中国的经济放缓和近期的股市动荡都不可能削弱其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领域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计划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包括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和新推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金砖银行)或将最终改变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面貌。印度是上述两家银行的创始成员国。
中国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出现前所未有的趋同性。在今年夏季的股市动荡中,中国政府将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了股市。但中国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其中部分重新流入了海外投资项目)仍超出了印度、韩国和泰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与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相等。不吝投入大量资金是中国式外交政策的特点:中国将继续利用政府支持的金融工具为其经济和战略目标服务。
现在,我们来探讨安全领域的问题。从公海到网络世界,中美两国在安全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印度及其他亚洲国家与美国有着同样的担忧。中美两国政府在南海问题及其他涉及亚洲安全问题上存在冲突。印度和中国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相关事务中也纷争不断。
这些还只是习近平本次美国之行中计划探讨的部分议题。问题就在于:待议的部分议题有助于拉近美国和印度的关系,但其他议题则会使美印关系趋于疏离,因为紧密的中美关系将令美印之间出现嫌隙。
前者包括中国的国内投资规则等。中国现行的部分法规和标准构成了妨碍美国和印度投资的非关税壁垒。而后者则包括如何在筹备今年12月份的巴黎多边谈判的同时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美国和中国正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印度则冷眼旁观,希望寻求特殊待遇。
这将是美国和印度必须面对的挑战:从战略角度来说,中国的崛起使美国和印度走得更近。但从战术层面来讲(有时甚至从战略角度来说同样如此),美国和印度的目标和选择却屡屡出现分歧。
政治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如果爆发涉及东亚安全的重大意外事件(无论是台湾、朝鲜或是南海和东海的争端),后果将不堪设想,而美国和印度对此采取的联合军事行动至关重要。不过印度国内反对支持美国的言论可能会迫使印度装聋作哑,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便是如此。
另一个问题就是印度看穿了美国对紧张的中印安全局势的矛盾心理。就其本身而言,美国可能会尽量对中印边境的对峙升级保持克制的中立态度,以免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可以预见的是,这将引发印度政府认为美国“靠不住”的愤懑情绪,令印度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更加怀疑。
中美两国2009年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美国对南亚问题的态度令印度民众对美国的愤懑情绪达到顶峰。许多印度专家对这一联合声明都极度失望。首先,他们担心中美两国会联合介入印度安全事务;其次,在南亚问题上,印度几乎从未将中国视为中立方;再次,许多印度专家还担心美国政府会为了扩大中美合作而冷落印度。
美国和印度中任何一方与中国的关系破裂都将有损于两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和印度将双双面临考验,特别是在中美领导人峰会后:两国政府是否能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中国崛起带来的机遇,同时为不利的突发事件做好规划呢?
跨境投资就是上述机遇之一。正处于谈判阶段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将迫使中国开放更多行业接受外国竞争(如美国和印度领先于别国的服务行业),这最终也将为印度带来莫大的利益。
中国入境投资也是机遇之一,目前中国在美国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540亿美元。美国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利用中国资金,其中绿地投资项目已为美国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计划与美国不谋而合,他将利用中国资金为印度国内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需求提供支持。
两国将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除了对中国在南海及其他区域的行动保持高度关注外,美国和印度还应加强协作,在东亚地区的突发事件中提升话语权。2004年海啸事件后由美、印、日、澳成立的核心小组可以为双边联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模型。相比传统的集团,此类三边、四边机制或其他大型特设机构(尤其是那些有组织的非正式机构或应对实际问题的机制)将对亚洲伙伴国的帮助更大。
习近平的访美之旅可能无法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但它再次凸显了一个事实:中国在很多方面影响着美国和印度各自和共同的未来利益,轻视这一事实将有损于美印两国的利益。美国和印度可以趁机反思、协调和重建两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