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欧亚新闻网
美国竭力在后苏联时代为美国─中亚关系建立持久的框架。最初,获得前苏联的核遗产是美国政策的重点。但在9·11恐怖袭击案后,美国需要中亚各国支持其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因此其中亚政策也开始转型。那么,在重新修改其全球优先行动计划后,美国中亚政策的指导性因素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石油价格下跌时中亚地区的能源储备、中亚各国政府拒绝认可的民主愿景,甚至是阿富汗(美国政府正试图从该地区长达十五年的战争泥潭中脱身)──这些均非指导性因素,但区分出这些因素比直接确定指导性因素可能要容易得多。
唯一明确的一点就是,美国需要基于新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对美国─中亚关系作出调整。
在展望未来之前,我们应当花一点时间总结历史。美国积极参与中亚事务的举措已初见成效:核武器已被销毁,哈萨克斯坦已成为全球核不扩散条约的捍卫者。中亚各国是美军在阿富汗开展军事行动的重要合作伙伴。美国帮助中亚各国建立了各自的主权国家,并助其维护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任何国家都不能在中亚称霸,而俄罗斯也无法再垄断中亚的油气资源。美国圆满履行了它对伙伴国作出的承诺。
但美国仍有多个中亚目标未能付诸实践。中亚各国希望建立一个基于自由市场和法律制度、尊重人权的民主、开放型社会,但收效甚微。美国一度希望通过“新丝绸之路”项目将中亚地区同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相连接,却未能得偿所愿。自俄罗斯失去对该地区能源资源的垄断地位后,中国——而非西方国家——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
展望未来,寄希望于美国帮助中亚各国实现转型目标是不现实的,尤其在美国政府计划缩减对该地区的投入、将精力转向挑战性更紧迫的亚太和中东地区之时。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影响力持续大幅下滑,中亚在美国的战略计划中作为“通往阿富汗之门”的作用被进一步弱化,这意味着美国在该地区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将被削减。
更重要的是,中亚地区的发展轨迹已经发生了变化。该地区正处于地缘政治格局转换的关键节点,这一转换趋势将削弱西方国家对其发展态势的影响力。俄罗斯的残余影响力和作为中亚贸易合作伙伴及贷款上佳之选的中国,二者正以其独特的地位逐步发展成中亚主要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伙伴。这些变化趋势将使得中亚各国对美国施加自身影响力及助力国家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及推广西方价值观的行为日趋反感。
目前,推进美国的优先行动目标需要重新制定相关的政策。其中四个方面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美国应优先考虑增强与区域性强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互动。这两个独裁政权的领导人年事已高,正面临着重重挑战,或将引发风云动荡的政局变革。其次,美国应该承认自身与俄罗斯和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共同利益,并应尽力利用上述两国的行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些共同利益包括通过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该地区的政局稳定和长期的经济发展。再次,美国不应将全面推广民主制度作为其改革计划的重点,而应着力提高社会发展程度,改善经济条件,并创建更宜居的环境,以便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转型。最后,虽然当地政府常年宣称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结果是借此支撑他们的独裁政策)并从外部合作伙伴获得安全援助,美国应避免因对极端分子的威胁反应过度而将美国政策军事化。
美国为中亚地区设定的目标虽然雄心勃勃,却往往不切实际。这导致中亚五国与美国之间丧失互信、心怀不满和失望。如果美国未能根据整个中亚地区盛行的变化之势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美国的宏伟目标与实际执行力之间的落差将会持续扩大,并很有可能演变成影响美国与中亚各国、甚至是美国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关系发展的负面因素。美国应综合考量可投入该地区的有限资源,并从中亚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各方的利益。
这并非要求美国漠视或停止介入中亚事务,而是希望美国能采取谨慎的态度,同时将有望实现的合理结果作为重点。中亚各国都很乐于与美国维持友好的关系,即使只是出于制衡中国和俄罗斯在当地影响力这一目的。这一地缘政治诉求可为美国在短期内参与该地区事务并在未来数年内获取更多恰当的利益创造富有意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