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中国、委内瑞拉和债务陷阱外交的幻想

中国经常被指责开展所谓的“债务陷阱外交”,使所谓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陷入难以为继的债务关系困境之中。但这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读,在中国与委内瑞拉的交易中,这种误读最为明显。

经过 懋修 陈
由出版
亚洲全球在线
 on 2018年10月5日

源文件: 亚洲全球在线

2017年初,地缘政治专家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债务陷阱外交》的文章,认为中国一直设法通过贷款换取基础设施这种令人难以为继的交易方式,故意使一些南亚邻国陷入困境。

自该文章发表以来,债务陷阱外交的概念在一些记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中间日渐流行起来。这些人士批评中国迅速扩大国际基础设施融资,尤其是借助无处不在的“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影响。

近期的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当接受中国贷款的国家无力偿还借款利息时,中国就会成为赢家,但这种观点有可能是对中国的一种误解,事实上中国已经并将成为自己贷款失误和傲慢的受害者。在这方面,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失调关系最具有代表意义。


一个概念概括了时代风潮
“债务陷阱外交”这一概念或许比任何其他概念都更加形象,它代表着对近年来中国日益高调自信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强烈抵制。大多数批评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言之凿凿地认为中国正在卓有成效地践行新重商主义。这种行为旨在确保中国在海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金融工具和举措,可以达到其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宏大目标。

美国已将中国的债务陷阱外交明确纳入其外交政策的考量之中。美国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明确采用了债务陷阱的概念。在该报告中,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领导下的白宫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认为,“中国采用了掠夺性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债务陷阱’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融资。”另一份广为人知的报告对参加“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发出主权债务风险警告,强调最近数月以来,对中国掠夺性金融治国之道的担忧日渐盛行。

然而,针对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指控(如有)很少引用明确的案例,证明中国公司、银行或外交政策官员通过长期战略计划达成这种协议,以通过不可持续的贷款交易获得经济资产或政治杠杆。此外,针对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不加分别地加以假设,认为当接受贷款的伙伴陷入困境时,中国自身的经济和地缘战略利益将最大化。这种假设需要经过更仔细地研究,委内瑞拉的案例就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中国和委内瑞拉:两败俱伤
那些最热衷于强调和警告中国债务陷阱外交或类似威胁(如“债权帝国主义”)的人,未能提及与中国有着可以说是最不可持续的债务关系的国家——委内瑞拉,这可能绝非巧合。

委内瑞拉不是一个边缘案例。事实上,该国是中国官方资金的最大接受者,自2007年以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发放了600多亿美元的贷款。

委内瑞拉和中国分别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和石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提供贷款的最初商业理由(或者用中方的话来说,出于“双赢关系”)是为两国之间的长期石油合作提供资金。绝大多数贷款是在乌戈·查韦斯执政委内瑞拉时签署的,这绝非巧合。当时,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期望提升与拉丁美洲的关系,并借此机会平衡美国向亚洲“重心转移”的政策。正是在此背景下,查韦斯提出建立诱人的外交甚至意识形态伙伴关系。

然而,自2013年查韦斯去世和2014年油价暴跌以来,委内瑞拉陷入了经济、政治和人道主义危机的深渊,中委石油贷款关系出现了严重问题。当然,中国向委内瑞拉提供的贷款,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提供的贷款,加速了本就存在严重缺陷的经济决策;当时,查韦斯本可另觅途径,采取更实际的政策来利用国际信贷。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开行在查韦斯去世之前和之后向委内瑞拉提供的贷款,不过是满足了委内瑞拉政府对不可持续和不负责任债务的灾难性的欲望。

中国对委内瑞拉提供贷款,与其他旨在突显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例子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贷款不仅加速了委内瑞拉走向自我贫困,还明显损害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和地缘战略利益。具体而言,委内瑞拉石油部门的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整体经济崩溃,意味着该国无法按照最初的贷款条款偿还贷款并向中国运送石油。如果这还不足以损害中国的能源安全利益,那么委内瑞拉石油出口的崩溃导致了最近全球油价上涨,从而增加了中国的巨额石油进口账单,便足以使中国利益受损。

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委内瑞拉已经从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最亲密的盟友演变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责任。此外,如果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对委内瑞拉石油施加制裁,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和银行便很容易成为下一个目标。

冰山一角
中国与委内瑞拉难以为继的债务关系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说明了债务陷阱外交概念的误导性,尤其是中国可能会作茧自缚。对于债务人和债权人来说,委内瑞拉可能是中国债务关系出现问题最为极端的例子,但其他的例子也在显现。中国对邻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以及更遥远的南苏丹和安哥拉的投资和贷款,越来越多地受到审查,因为中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会因交易出错而受到损害。

就像委内瑞拉的情况一样,如果中国真的试图采用更强制的方法收回其资助的金钱、石油或港口,那就有可能给人们造成一种越发强烈的印象,即关于发展合作的双赢言论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掩盖传统的零和权力政治的借口。
这正是对中国发展融资热潮产生诸多担忧的所在。不管中国企业或外交政策官员是有意还是无意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不可持续的债务关系,但结果都是一样的:中国似乎正在重复西方政府、企业和多边金融机构所犯的错误。中国作为全球金融服务提供者,其目前所经历的状况,与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公司以及随后的美国政府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颇为类似。当时的美国公司和政府也陷入了于人于己均不利的不可持续的债务关系之中。

国际社会完全有理由密切关注中国作为基础设施和能源融资提供商背后的战略经济要素和政治要素。但是,与其针对中国债务陷阱外交进行尖酸刻薄的指责,不如向中国官员、银行家和高管清楚表明,这种不可持续的交易往往损害了他们的自身利益。后者要有效得多。

中国与任何国家或个人一样,也会犯错。问题是吸取了哪些教训,谁付出了代价。

本文经亚洲全球在线许可重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