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中国的贸易优势: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显著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盖保德(Albert Keidel)在《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上抨击罗伯特•萨缪尔森(Robert Samuelson)“与中国的贸易紧张”(“A Trade Tightrope With China,” Newsweek)一文 ,指出萨缪尔森的观点代表了对中国货币和经济的普遍误解。中国虽然对美国有贸易顺差,但它也同周边国家有着巨大的贸易赤字,因此其全球余额加起来很小。中国小得多的全球余额表明,其汇率并未为它提供不正当的贸易优势。

由出版
《华盛顿邮报》
 on 2005年5月19日

源文件: 《华盛顿邮报》

致编辑部的信

5月4日社论专栏刊载的罗伯特•J.萨缪尔森(Robert J. Samuelson)的文章“与中国的贸易紧张”(“A Trade Tightrope With China”)再次表达了对中国货币和经济的普遍误解,这增加了美国保护主义的危险。

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的全球余额而不是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余额才是对其汇率是否公正的更好测量。如果一个国家的廉价汇率是不公正的,将导致全球范围的大规模贸易余额。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占美国贸易赤字的四分之一。但根据最广泛接受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全球贸易余额仅仅是美国全球赤字的8%。来自日本、德国以及整个欧元区的余额加起来相当于美国全球赤字的40%以上。包括石油出产国和除中国之外的亚洲其他国家在内的合计余额占到了美国全球赤字的75%以上。

中国虽然对美国有贸易顺差,但由于中国也和周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贸易赤字,所以其全球余额加起来很小。近年来,这些周边国家改变了它们对美国的出口路径,通过中国进行最后的组装。由于通过中国再转口贸易的情况增加,从2000年到2004年,亚洲其他国家向美国的出口下降。中国小得多的全球余额表明,其汇率并没有为中国提供不公正的贸易优势。

改变人民币汇率也不太可能转变亚洲其他国家的通过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这一策略反映的不是它们与中国的竞争,而是那些国家未能充分刺激国内的需求。

无视这些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综合因素,必然会助长误导性地针对中国贸易的保护主义情绪和政策。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