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新谈判时代的两岸关系

2010年7月7日
美国华盛顿

IMGXYZ2651IMGZYX海峡两岸长达数十年的对抗后,谈判时代来临。马英九政府已改变了台湾与大陆交往时的语调,同意北京直航并增加旅游和贸易往来。然而,台湾依然依赖美国提供武器,大陆则继续通过增强军事实力加以应对,以实现其主张的统一。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与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邀请了来自台湾、美国和大陆的学者,探讨在这一长期热点地区出现的政治、安全、经济新形势。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施大伟(David Shear)发表了主旨演讲,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包道格(Douglas Paal)主持会议。

两岸关系:回顾马英九政府领导下的两岸关系

海军分析中心主管、已退役的海军少将麦德伟(Mike McDevitt)主持的小组讨论会评估了马英九政府领导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和趋势,美国国防大学伯纳德•柯尔(Bernard Cole)发表了评论。

台湾淡江大学林中斌、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林碧照、乔治敦大学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和清华大学楚树龙也参加了小组讨论会。

  •  两岸内部的政治:林中斌说,为了继续保持两岸关系的积极发展,关键是要保证各方温和的领导人,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继续执政。他说,大陆采取了主动,撤销了统一时间表,并通过频繁的官方商贸团赴台而显示友好。因而,台湾民意对大陆的态度近年来大幅改善。
  • 不断取得的进展:林碧照认为,北京对台湾采取了“和平和接触”的战略,最近签订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不仅是该战略的自然结果,也为进一步的进展奠定了基础。楚树龙表示,ECFA不仅为两岸的经济稳定提供了长期框架,最终还将推动大陆和台湾达成政治协议。
  • 不断变化的现状:萨特(Robert Sutter)警告说,尽管两岸关系的积极势头将会持续,但现状却并非如此。他指出,大陆一直努力增强实力,与台湾相比,大陆不断增加的影响力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两岸关系的性质。柯尔(Bernard Cole)补充道,两岸军事失衡有利于北京,并且实际上“木已成舟”了。这样的变化可能还会改变各方的预测和忍耐度。

主题演讲:施大伟(David Shear)

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施大伟(David Shear)阐述了奥巴马政府的两岸政策,指明了美台关系未来可能取得进展的领域。
积极的趋势:施大伟(David Shear)欢迎ECFA的签订和两岸紧张关系的总体缓解,表示如今的两岸关系比过去十年中的任何时候都要健康。

  • 强调自由贸易:施大伟(David Shear)说,ECFA的目的应该是减少在台贸易的壁垒,增加各方的市场准入。他还说,通过与大陆签署该协议,台湾应该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自由商谈其它双边协定 。
  • 美国的承诺:施大伟(David Shear)重申,美国承诺在一系列广泛的问题上支持台湾,包括满足台湾国防需要、通过军售加强其在谈判中的地位、增加往来、以及努力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最后,他欢迎台湾引人注目的变化,他称,台湾不仅可以既做中国人又有现代化,而且还可以实行民主,是一个杰出的榜样。

美国和两岸关系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包道格(Douglas Paal)主持的小组讨论会分析了美国在微妙的两岸均衡中扮演的角色。

与会者包括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丁树范、中国科学院林正义、美国企业研究会卜大年(Dan Blumenthal)以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郭拥军等。

  • 未知数:丁树范说,在不断变化的美中关系中,台湾在历史上一直扮演替罪羊或缓冲器的角色。因此,未来关于台湾问题的任何决议都将对美中关系产生重要且不可预测的影响。林正义认为,台湾喧嚣的民主使美国的长期预测更加复杂化。
  • 应对中国大陆:小组讨论会中,有三位与会者认为,三方关系的潜在问题在于美国对大陆的迎合政策及相对易变的对台支持。而大陆学者郭拥军则强调美国对台政策的连续性,并认为军售是改善三方关系的最大障碍。史文(Michael Swaine)批评了这两种观点,认为对大陆更加强硬无助于关系的缓解,同样,简单的连续性或未来的军售都不是长期可行的解决办法。
  • 未来前景:尽管北京对台政策日渐复杂,林正义坚持认为,在两岸政治和解的演变中,决不能存在胁迫。他认为,推行单边的信心建立措施不失为一个可能的姿态,而卜大年(Dan Blumenthal)则建议创立中华联邦等其它解决方法。同时,郭拥军警告:不要把现在的经济一体化等同于最终的政治一体化。

两岸关系的进展和战略:审视ECFA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芮效俭(J. Stapleton Roy)阁下主持的小组讨论会特别关注大陆和台湾最近签订的ECFA会产生的影响。

小组讨论会成员包括淡江大学黄介正、国立台湾大学徐进钰、乔治敦大学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以及复旦大学倪世雄等。

  • 经济成本和收益: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认为,ECFA很可能促进台湾经济改革,使其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同时,徐进钰指出了ECFA潜在的负面结果,如加重贫穷的南部地区和北部高科技地区之间的收入不平衡。包道格(Douglas Paal)补充道,贸易调整援助是必然的措施,ECFA起码会促使台湾增加其竞争力。
  • 政治影响: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说,签订ECFA可能会扩大台湾的外交空间,并有利于台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签订其它排他性双边贸易协定。许多与会成员都认为,尽管大陆和台湾间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可能使两岸关系更为微妙,但这并不一定会带来和平或最终的政治一体化。
  • 美国的作用:更为紧密的两岸经济关系需要美国更多地参与该地区事务,而非更少。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认为,美国必须在该地区保持强大的影响力,也要对其经济进行重组以利用亚洲的机遇。包道格(Douglas Paal)对此表示同意,认为美国需要“在经济上行事更加有效”并着力与台湾签订贸易协定。

圆桌讨论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包道格(Douglas Paal)主持的圆桌会议邀请了两岸以及美国的学者。与会者讨论了两天会议中出现的主要观点。

参加圆桌会议的有: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郑端耀、国立中山大学林文程、美国国防大学伯纳德•柯尔(Bernard Cole)、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史文(Michael Swaine)、上海交通大学林冈以及复旦大学倪世雄等。

  • 务实:两岸正在变得越来越灵活务实。林冈说,在下一次台湾地区大选前两岸进行政治谈判是不可行的,对此大陆已经显示出耐心和理解。郑端耀表示同意,认为台湾公众还未做好进行政治对话的准备,因此,双方暂且只就经济问题继续谈判。
  • 过渡期:郑端耀认为,尽管ECFA增强了人们对于经济一体化导致政治一体化的推测,但社会一体化应该是该过程中必要的中间步骤。社会交往的增加将增进相互理解,并逐渐改变两岸的想法。倪世雄也表示,ECFA将使美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但也更成熟。
  • 美国承诺:来自美国的与会者不断重申,美国将恪守对台湾的国防承诺,并应对大陆对台的任何攻击。但是,随着大陆实力的增强,尤其金融危机导致大陆影响力扩大,海峡的均势可能会有所改变。柯尔(Bernard Cole)也观察到一个重要现实,即两岸均衡是更大范围内亚洲战略均衡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必须在地区背景下进行分析。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event speakers

David Sh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