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中国、欧盟以及中欧经贸关系

2010年9月20日
北京

IMGXYZ2891IMGZYX日前,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以下简称“卡内基中心”)主办了一场“中国、欧盟及中欧经贸关系”圆桌会议。会上,欧盟委员会贸易理事会代表团和来自于美国、中国的学者就中国经济状况和中欧经贸关系展开研讨。会议由卡内基中心主任韩磊主持。

欧盟委员会代表团是由欧盟委员会贸易理事会远东分部领导人海伦娜•科涅格率领,成员包括贸易及投资局领导人玛丽安•刚麦琉斯和分部负责中欧经贸关系的菲利普•德拉德特。与会的中方学者包括卡内基中心副主任赵可金、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佑福和中国人民大学全球管理中心主任庞中英。与会美方学者包括卡内基中心的迈克尔•佩蒂斯和卡内基理事会中国经济中心的常驻经济学家威廉•亚当斯。

紧张的经贸关系

与会各方讨论了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多项经贸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中国与欧盟之间关系的紧张。

  • 贸易保护主义: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萧条和欧元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再次盛行。与会专家们表示了对贸易保护主义立法的关注。这些立法旨在繁荣国内经济,却可能直接导致贸易战争,进而损害顺差国和逆差国双方利益,并给全球政治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 知识产权问题:长期以来,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加剧欧盟与中国紧张关系的重要因素。北京希望从欧盟进口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但是,由于中国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欧盟一直不愿向中国出口大量此类产品,即使中国的市场需求确实存在。

  • 汇率问题:全球关于汇率问题的紧张情绪正在不断升温,欧盟近期开始和美国一起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升值人民币。与会学者讨论了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如果过快升值人民币将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

  • 市场准入问题:与会学者还讨论了欧盟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准入问题,以及中国产品在欧盟的市场准入问题。与会学者一致同意,双方都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方便对方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讨论内容还涉及了中国经济现状、欧洲军火禁运和全球投资等问题。

中国和国际社会

与会学者一致同意,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尤其是在中国竭力使其对外关系多样化的时候。

  • 利益共享:中国和欧洲在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拥有共同利益,比如合作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有效的中欧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并将有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 中国对外关系的多样化:中国对于保持与西方各国的多样化关系十分有兴趣。虽然北京当前在努力发展健康和稳定的中美双边关系,但是中国仍然需要更加重视与其他各国建立多样化的外交关系。强大的中欧关系将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提供更过的灵活性。

与会各方一致同意中国和欧盟应共同努力以推进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使中欧经贸关系成为全球反贸易保护主义的样板。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event speakers

Helena König

Marianne Gumaelius

Filip Deraedt

可金 赵

前驻会研究员,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赵可金是中国外交政策和公共外交领域的专家,他曾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管的项目重点探讨中国的全球治理与公共外交。

佑福 夏

中英 庞

迈克尔• 佩蒂斯

卡内基中国非驻会高级研究员

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是一位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

William Adams

磊 韩

前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

韩磊(Paul Haenle)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任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在加入卡内基之前,他曾供职于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治下的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主管中国大陆、台湾和蒙古事务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