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奥巴马的核问题议程表:布拉格演讲之后的18个月

2010年10月10日
北京

IMGXYZ2889IMGZYX2009年4月,奥巴马总统向世界宣布了美国的无核化承诺。他的声明是在布拉格进行演讲时做出的,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对于执行此计划,有些国家必须给予美国必要的合作,诸如中国和俄罗斯,这些国家对奥巴马的无核化时间表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政策项目负责人乔治•博科维奇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对奥巴马的无核化议程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分析了该计划执行过程中将遭遇的国内和国际障碍。该次会议由卡内基的司乐如博士主持,并由中心主任韩磊做介绍。

奥巴马的时间表

乔治•博科维奇说,奥巴马的政策在美国两党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他指出了奥巴马政策的一些基础:
  • 无核武器的世界:奥巴马的无核化计划的依据是无核化的世界将比有核武器的世界更加安全与和平。核武器的大规模存在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如果这些核武器消失,则这种威胁也将消失。
     
  • 核扩散风险:奥巴马将其他各方的核原料买卖视为核武器问题的主要方面。如果没有美国和其他主要核武器国家承诺减少核材料储备,则其他国家想要防止核扩散也很困难。而防止新的国家获取核原料,同时却允许现有核国家保留核原料,这就是一种双重标准。
     
  • 传统遏制能力:奥巴马相信,在一个无核化的世界里,美国的传统军火制造能力可以遏制或击败无核武器的军事威胁。这种考虑主要基于美国的国家安全。
     
  • 比较现实的时间表:无核化的世界是一个长期目标,在奥巴马有生之年未必能够实现。乔治•博科维奇认为,相当数量的人错误地解读了奥巴马的核裁军声明也在情理之中。
     
  • 维持军事力量:奥巴马相信,只要核武器存在,美国就要维持安全、有效的核武器。乔治•博科维奇指出,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专家们能够正确理解这一点,而很多美国人则错误地认为奥巴马是要进行单方面的核裁军。

核裁军计划的实施

到2010年春季,美国和其他国家开始了一些裁军行动。乔治•博科维奇描述了一些将会影响奥巴马在此事件上施展拳脚的障碍。
  • 新裁军条约:无论是反对者还是支持者都认为新的裁军条约目标远大,但是不切实际,没能真正做到大规模裁军。但是,即使在其有限的范围内,这些措施也是很难执行的。乔治•博科维奇认为,这些问题一部分是由于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宪法要求必须有三分之二的参议员同意才能通过条约。想要在实际过程中达到这个标准是很困难的。
     
  • 核问题评论:乔治•博科维奇赞扬了美国最近一期的《核评论》在削减核武器和增强无核化世界安全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他还指出,文章中的用词显示出美国接受了与中国进行共同核裁军并寻求通过战略对话的方式来防止军备竞赛和加强世界的稳定。但是,乔治•博科维奇也强调了《核评论》没有提出一种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论点,这一点应该是受到美国国内政治问题的影响。
     
  • 防止核扩散条约审查会议:防止核扩散条约审查会议反映了奥巴马的计划所遭遇到的挑战。比如,法国反对在会议上提到任何核裁军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主要关注伊朗的核问题。乔治•博科维奇承认,由于伊朗对《防止核扩散条约》的违反以及拒绝服从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这种关注也在常理之中。但是,只要仍然存在其他国家试图获取核武器,那么,防止核扩散的问题就难以回避对这些国家的关注。
     
  •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不大可能在奥巴马执政期间通过,原因是美国国会审查和通过该法案的可能性不大。一位中国与会者提问美国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乔治•博科维奇回答,主要是由于共和党担心该条约无法真正起到作用,因为俄罗斯仍然有能力进行低产量的核试验。但是,他还认为,如果没有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俄罗斯可以随意进行核试验。

计划的未来

乔治•博科维奇预测,奥巴马在接下来两年的任期内不太可能在无核化计划上有什么大动作,因为共和党在国会中占据大多数,而伊朗核问题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 一系列的双边关系:在2013年之后,核裁军的推进将主要建立在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和互动之上,包括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乔治•博科维奇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参与到军备竞赛中来,而俄罗斯和美国都不大可能真正地开始裁军。同样,中国也不愿在没有了解美国的真正意图的情况下开始裁军,尤其是在美国仍然积极研究导弹防御计划以及拥有传统的军事遏制体系。
     
  • 在美-中-苏之外:在不清楚中国的核问题意图时,印度也不太可能同意接受核原料削减条约。相应地,巴基斯坦也不会在印度未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削减自己的军事力量。中国关于核武器和常规军事力量的相关决定还将影响日本的判断,同时,美国和印度的军事合作使得核原料供应集团国出现不满,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核合作在其影响之列。
如果没有美国、中国或其他国家对核裁军的理解和支持,核裁军仍将面临很多挑战。因此,乔治•博科维奇鼓励中国政府表达自己对于核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问题的态度,并以此帮助实现奥巴马在布拉格设定的无核化目标。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event speakers

可为 潘

肯·奥利维尔与安吉拉·诺梅丽尼主席, 研究副院长

潘可为(George Perkovich)主要研究核战略和核不扩散问题、网络冲突以及国际公私合作战略管理新方法。

磊 韩

前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

韩磊(Paul Haenle)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任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在加入卡内基之前,他曾供职于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治下的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主管中国大陆、台湾和蒙古事务的主任。

乐如 司

研究员, 核政策项目

司乐如(Lora Saalman)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派驻北京的核政策项目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的核武器和防扩散政策以及中印战略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