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谢谢
您将收到一封确认注册成功的电子邮件。
IMGXYZ3954IMGZYX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邦交以来,中美两国贸易额激增,现已突破了4000亿美元。尽管贸易合作奠定了双边关系的基础,但为了进一步的经济合作,中美两国仍需克服一些重要障碍。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与北京美洲俱乐部(Beijing American Club)共同举办了一次探讨中美经济关系的会议。卡内基的韩磊(Paul Haenle)致开幕词后,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发表了主题演讲。
本次会议的与会者都是中美两国金融届的重要人士,包括了洛克菲勒金融集团(Rockefeller Financial)首席执行官鲁本•杰弗瑞(Reuben Jeffrey),科文公司(Cowen Group)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皮特•科恩(Peter Cohen),华夏基金的首席国际商务官约翰•李(John Li),中信证券战略规划部董事总经理过大江,斌瀚咨询公司(Bingham Consulting)的合伙管理人叶小伟,以及财新传媒编委叶伟强等。清华大学的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主持了本次会议。
讨论要点:
- 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与会者认为,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增强本土公司和国有企业的实力,带领中国企业更多地进行海外投资。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加开放的监管和法律环境,非洲和拉美吸引了大量的中国投资。然而,与会者也补充指出,上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风险很高,所以中国企业对欧美的投资也在日益增长。
- 改进空间:与会者谈到,中国公司不熟悉美国商业文化和投资相关的监管框架,会认为美国“敌视”外来投资者。与会者以华为和优尼科为例来证明这种“敌视”。与会专家建议增加中美间低级别的双边互动来缓解部分紧张关系,比如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或企业向美国的法律、会计、咨询和公共关系公司进行相关咨询。
- “三万亿”目标: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已宣布,未来三十年内,美国要实现对华年度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公司在华年度销售额超过1万亿美元,以及中国公司在美国年度投资额超过1万亿美元。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当前中美关系的重大变革。与会者建议,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要改变其对中国投资的不欢迎态度。此外,与会者也指出了美国大众的一种错误认知:即认为中国在美国的投资越多,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就越少;事实上,更多的投资,尤其是中国的投资,会给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
- 货币“戏法”:与会者指出,国会有关人民币币值的争论,令美中经济对话一如既往地持续着紧张关系。然而,如果更多地关注并解决其国内的济问题,比如更迭已经过时的监管制度,那么美国经济将获益更多,经济增长得以刺激。不过,与会专家们也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还是需要去解决,中国政府迈向自由汇率的举措,将使得国内贷款机构和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时,能更好地管理风险、更有效地进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