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谢谢
您将收到一封确认注册成功的电子邮件。
IMGXYZ3996IMGZYX2012年是中美双边关系史上极为关键的一年,两国都面临着意义重大的政权交接。在中国方面,人们密切关注着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层十年一度的换届准备工作。同时,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和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都将中国议题置于其外交政策舞台的最前沿。在与观中社(Young China Watchers)合办的活动中,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阐述了美中两国领导人将如何应对双边关系中的挑战。
总统竞选与选举后的现实
韩磊指出自从中美邦交正常化后,总统候选人总是一贯地利用中国议题来挑战现任总统,并借此区别自己和其他候选人。尤其是如今两党候选人都利用中国议题来展现自己外交立场的强硬。
- 中国与美国国内关键议题:将外交关系聚焦于中国,使得总统候选人能同时讨论外交政策问题以及与经济和贸易有关的国内问题。韩磊说,后者是美国大选中关系到选民基本生活的议题,对于美国工人阶级尤有吸引力。
- 总统换届的历史趋势:然而韩磊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些总统候选人一旦当选,都无一例外地从之前竞选时对华的强硬立场,转变为更加务实的政策手段。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和老布什(George H. W. Bush)都曾将自己描述为台湾的忠实盟友,并批评卡特(Carter)总统推进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做法。然而二人当选之后,都同中国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同样地,前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曾抨击老布什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克林顿曾承诺将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与其人权纪录相挂钩。然而,在当选后不久,他摒弃了这一思路。
- 为何一旦当选,对华批评就减弱了:韩磊说,牢固的美中关系至关重要,这是从竞选言论到当选后的现实的转变的缘由。但是,他还补充道,总统候选人继续在竞选中将中国问题作为赢取政治加分的工具是一种越来越不妥的做法,并且是在拿长期的双边关系冒险。
2012美国大选的潜在结果
考虑到在竞选中采取对华强硬姿态并在当选后转变的行为是长期以来的趋势, 韩磊预测,不论是奥巴马总统连任还是罗姆尼州长当选总统,美国对华政策框架总体上不会改变。
- 奥巴马连任:韩磊指出,奥巴马首次当选总统时采取了对华友好的政策,奥巴马并没有向台湾出售武器,还让达赖喇嘛推迟了对华盛顿的访问。然而,韩磊解释说,奥巴马的举措被中国视为是美国软弱的表现,因而中国在2010年上半年采取了更自信的政策。从那以后,奥巴马政府调整了方式,如今在关乎美国国家利益的重大事件上其对华态度更为直接。
- 罗姆尼当选:罗姆尼曾公开宣称他一旦当选,就将指控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然而,韩磊辩称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时也曾指责中国汇率,但在当选后并未正式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作为总统,奥巴马不得不平衡美中关系中的各种相矛盾的优先事项。最后,韩磊解释说没有哪个总统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官方指控对双边关系造成的损害。
- 中国更亲睐哪位总统候选人:韩磊解释说,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引领了美中恢复邦交,而尼克松是共和党人,自此中国人就明显地更加青睐共和党候选人。同时中国认为共和党人更注重贸易而民主党人更热衷人权。然而,韩磊辩称,由于共和党总统和民主党总统的对华政策总体框架是相对具有连贯性的,中国的这些观念很可能会改变,而且中国可能发现两党间的差异比以前更少。
美中关系的潜在挑战
韩磊说,由于美中两国都将在今秋经历政权交接,美中关系可能面临潜在的新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如今热议的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以及中国公众对美国的负面观念。
- 重返亚洲战略的争论:韩磊说,9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访华遇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希拉里被视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代言人。基于他和中国方面官员的交流经历,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一些圈子中,重返亚洲战略被认为主要是希拉里的杰作,是超脱于奥巴马总统的政策手段的。
- 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韩磊说,由于中国将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视为其核心国家利益,因此中国对于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介入心怀不满。他说,这可能会继续造成美中关系紧张,因为美国也有战略利益促使其保护这一地区。
- 中国公众的负面认知:韩磊说中国领导人通常理解美国政治家利用中国作为“政治沙袋”以在竞选时赢取选票的行为,当选后,他们一改之前的言论,变得更为务实。然而,中国的公众未必能够理解这种转变,这就可能会增加他们对美国的负面观念并加剧美中之间不信任和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