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谢谢
您将收到一封确认注册成功的电子邮件。
IMGXYZ4063IMGZYX随着印度与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韩国和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与越南商讨在有争议的南中国海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印度似乎正在大力推进其20年前建立的“东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尽管印度被认为是处于中美利益的夹缝之中而“进退维谷”,但随着其与亚洲其他国家构建了紧密的经济联系,印度正在施行自身的战略政策。
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组织的“中国与南亚对话”系列研讨会的第十六次分会上,印度新德里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and Analysis,简称IDSA)的高级研究员达斯(R.N. Das)和研究员贾甘纳特•潘达(Jagannath Panda),会同众多中国专家分析了印度向亚太地区实施战略转换的原因。卡内基的司乐如(Lora Saalman)主持了本次会议。
印度“东望政策”的新阶段
达斯在承认印度参与亚太事务进入了新阶段的同时,坚持认为印度对该区域的兴趣早已有之,并引用了印度与包括印尼和越南在内的亚太国家源远流长的文化、政治和历史联系来加以说明。达斯还表示,印度的“东望政策”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印度已经活跃于南中国海地区。
- 相互依赖:尽管印度与亚太地区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但达斯警告不能沿用如“零和博弈”等过时的冷战思维来概括中印双边关系。他强调了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Shivshankar Menon)的言论,即认为东南亚是中国“势力范围”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
- 利益:达斯认为,与中国类似,经济利益对印度参与亚太地区事务有着巨大影响。中印两国都不会安然受限于地理因素,在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严峻需求驱使下,它们会在更广阔的疆域外寻求解决之道。达斯表示,印度珍视航海自由、稳定以及根据国际海洋法来解决争端。然而,达斯指出这不仅涉及到政治问题,如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il and Natural Gas Corporation,简称ONGC)在与越南合作过程中,一旦油气开采无法实现商业前景便放弃合作。
亚太地区的强权政治
潘达表示,印度的外交政策处于中国现实主义考量和美国维持超级大国努力的夹缝之中。他提出了一个不断扩展的观点,即美国为制衡中国崛起而在一直鼓励印度发展。潘达强调,为了解印度接受制衡角色的可能性,探究印度“亚太战略”的本质十分重要。
- 定义动机:潘达指出,“亚太地区”的范围并没有确凿的定义,印度、中国和美国对该地区采用的都是相异的地理和地缘政治概念。潘达探究过印度将如何渗入“亚太地区”,认为印度的动机在于拓宽自身战略和军事的灵活度空间,同时令其经济更具灵活性。潘达强调,在面对促进能源交易、改善商业联系以及提高外交好感度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诉求时,印度如今的倾向和其它主要的全球性大国别无二致。
- 斡旋邻国关系:潘达讨论了印度在外交政策上如何在中美间进行斡旋。他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倾向于认为印度政府亲美,然而这与事实相差甚远。美国专家就因为印度在重大政策议题上未与美方深度合作而频频表示恐慌。与此同时,尽管中方专家易将印度的动机归于寻求壮大国力,然而印度与中国实际非常相似。潘达强调,两国都忙于满足其经济需求和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讨论者:邹云华、翟德泉、顾国良、韩华、胡豫闽、宋海啸、杨丹志、许建英、李恒阳、任晶晶、严挺、Chris Janiec、毛吉康、杨晓萍、孙力舟、谢超、Simen Willgohs、吴源滨、范化喜、哈桑马克、陈龙、周柏吟、卢文涛、刘铭、薛松、王鼎蔚、Chris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