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谢谢
您将收到一封确认注册成功的电子邮件。
即便是在面临重大发展挑战以及下行风险的时刻,亚太地区依旧扮演着全球增长的领头羊角色。《2013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全面分析了该地区的近期经济表现及其中期发展前景。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昌庸会同来自世界银行的安德鲁•伯恩斯,以及来自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乌里•达杜什,共同讨论了亚洲开发银行年度核心出版物上罗列的一系列重要议题,并就其对该地区未来的影响进行了交流。
增长强劲
- 亚洲复原力:李昌庸指出,根据报告预测,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12年的6.1%增加到2013年的6.6%,到2014年进一步增至6.7%。他还补充说,中国的经济复兴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反弹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经济再平衡:在李昌庸看来,该地区的经济再平衡已经开始:经常账户盈余不断萎缩,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靠国内需求来带动;有了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强劲基本面以及量化宽松的帮助,该地区的资本流入已回升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该报告建议政府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慎重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和跨境资本流动。
面临的挑战
-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伯恩斯警告说,该地区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中国领导人认为,这种下降趋势当以“新常态”视之为妥。伯恩斯进一步补充说,对中国政府而言,转变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 结构改革:伯恩斯指出,对于正在发展的亚洲来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分散了各国对意义重大的结构性改革的注意力,而这种改革正是经济增长的根源所在。达杜什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结构改革至关重要,并提醒说,亚洲经济应该对不合时宜的经济刺激的诱惑保持警惕。
能源和发展
- 需求压力:李昌庸指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亚洲各国对能源以及物资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对能源供应的需求显著增加,但是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会带来环境问题。如果亚洲各国不能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洁净化和经济化,那么,到203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增加一倍,超过200亿吨。
- 能源匮乏:李昌庸指出,世界上大多数依赖传统燃料的能源匮乏国家都在亚洲。许多亚洲国家都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补贴,但主要受益者不是穷人。因此,这样的政策是扭曲的、昂贵的并且效率低下的。
政策建议
- 效率优势:李昌庸认为,亚洲经济应当鼓励改变行为,以获得能源效率优势。他进一步指出,尽管来自政治和监管方面的挑战不小,但是区域一体化的能源市场仍将会使这种优势倍增。李昌庸表示,他希望各国政府能在2030年之前建立起一个泛亚洲能源市场。
- 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李昌庸补充说,可再生能源有望在亚洲实现大规模应用。但在短期内,由于这种技术仍不具备成本竞争力,因此在短期内,仅仅依靠可再生能源是不够的。在该过渡时期,亚洲国家需要的是更洁净、更高效的传统能源。非常规天然气以及页岩气可以提供过渡桥梁,但与在美国相比,在亚洲开发利用这类能源更加困难,因此研究和发展将会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