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希腊: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2015年3月27日
Beijing

中国与希腊都各自拥有的悠久文化是东方与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随着中国与欧洲民众交流越来越频繁,清楚了解历史遗产如何影响当代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外交,对于加强中欧关系至关重要。

清华-卡内基中心的张利华主持了一场专家讨论会,同两国领先学者就中国与希腊的潜在文化交流机会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讨论了长期存在的社会传统对中国-希腊文化合作前景产生的影响。

讨论重点

  • 文化传承:与会专家指出,中国与希腊都拥有上千年的历史遗产以及延续世代的文化习俗,这些文化习俗对社会传承的延续起到了积极作用。专家表示,面对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中国与希腊都为自身的悠久历史引以为豪,且非常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
     
  • 保留文学传统:专家们一致认为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都非常重视用文字记录知识遗产。希腊有柏拉图学院图书馆,古代中国也有类似机构,这些机构收集并传播重要文献,对于保存两大文明丰富的文学传统做出重大贡献。中国与希腊都追求全面的知识,包括历史、宗教和科学。与会专家总结称,这些文字记录对于现代研究者探寻中国、希腊古典思想异同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 文化保护所面对的挑战:与会专家表示,在保护与发扬文化传统方面中国与希腊都面临挑战。中国与希腊的很多学生都选择与商业或自然科学有关的教育项目和职业道路,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学习两国文化遗产的核心的古文或人文学科。希腊当前的经济形势严峻,政府对文化项目的预算减少,而这相应地限制了文化保护与交流活动的范围。
     
  • 促进民间合作:与会专家认为,增加中国与希腊文化合作会有助于加深两国经济与民间往来。专家指出,两国学术人员共同研究两国文字古籍会大有裨益,这些古籍会凸显出两国共同的文化见解并加深彼此的了解。与此同时,中国与希腊两国大学间的交流项目也越来越受欢迎。
     
  • 国家支持加强双边关系:专家表示,2014年6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了雅典,并承诺要支持中国-希腊文化关系发展。在其访问期间,中国与希腊政府达成一致,同意在对方首都建立文化中心。与会专家称,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对于文化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不仅会带来经济合作,还会增加中国与希腊之间的文化互动。

张利华

张利华是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在清华—卡内基中心,其主管的项目重点考察中国核心价值是如何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

Konstantinos Staikos

Konstantinos Staikos是一位杰出的希腊籍建筑师,曾编著五卷系列丛书《伟大的图书馆: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

张绪山

张绪山是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世界史和史学理论。

王晓朝

王晓朝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也是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中心前主任。

孙梅岑

孙梅岑是太平洋论坛CSIS的年轻领导人,也是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政策的博士研究员。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event speakers

利华 张

前驻会研究员,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张利华曾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如何影响中国的外交及其政策。

Konstantinos Staikos

绪山 张

晓朝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