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核政策及其与西方的关系

2015年5月26日
Beijing

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美俄双边合作前景就一直受到两国紧张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双方在核军控上的努力止步不前,而美俄采取更加激进的常规武器和核武器政策的可能性也会对从欧洲到东亚的全球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赵通主持了一场讨论会,邀请了卡内基莫斯科中心的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和皮特•托皮卡诺夫(Petr Topychkanov)参加。特列宁(Dmitri Trenin) 在会上分析了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对中俄外交关系的影响。托皮卡诺夫(Petr Topychkanov)就俄罗斯可能会考虑将核武器放在其国防政策中更加显著的位置,以及这样的转变如何影响中俄美三国关系等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讨论重点

  • 认知上的分歧:与会者同意目前美俄之间的关系的确十分紧张,但是他们同时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新一轮冷战的开始。因为目前两国之间的分歧并不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其分歧范围也要小于冷战时期。尽管如此,与会者认为双方仍然存在较深的分歧。美国认为自己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外交政策在世界各地有多个重心。相比之下,俄罗斯认为自己在地位上和美国平起平坐,并将华盛顿放在其外交议程的显要位置。
     
  • 国际秩序的变化:与会者认为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没有被包含到跨大西洋安全联盟中。由于乌克兰问题各方缺乏共同点,参会者认为目前来看乌克兰问题难以实现迅速的解决。乌克兰问题会成为各方长期争论的焦点。与会者认为,鉴于俄罗斯目前与欧盟成员国关系较为紧张,俄罗斯正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求可能的合作伙伴。
     
  • 俄罗斯重返亚太:与会者注意到俄罗斯的外交重心正由欧洲转向亚洲,“一带一路”等提议扩大了东欧和中亚及东亚的共同利益。与会者预见中国与俄罗斯在基础设施,金融和能源领域形成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中俄结为正式的同盟,但这些举措可能为稳定地区外交关系起到定心丸的作用。
     
  • 核武器和导弹防御所面临的挑战:与会者注意到俄罗斯一直致力于遵守核武器管制条约,削减其核武器。然而俄罗斯同时也有决心保持可靠的核威慑能力以维持战略稳定并且阻止美国在欧洲扩张导弹防御系统。
     
  • 促成建设性对话:中美俄三国均致力于维护和平。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与会者指出各方应该展现克制和谨慎的态度,尤其在目前紧张的局势下。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展开透明公开的对话仍然是各国在安全领域建立互信的重要途径。

德米特里•特列宁

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自卡内基莫斯科中心成立,特列宁就加入中心。他是研究委员会的代表和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外交政策和安全项目的领导人。

皮特•托皮卡诺夫

皮特•托皮卡诺夫(Petr Topychkanov)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核不扩散项目的研究员。他的研究重点是俄罗斯和南亚安全,包括核军控、地区安全和国防政策。

赵通

赵通是卡内基核政策项目驻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研究员。他的研究重点为战略性国际安全问题,包括核军控、防扩散、导弹防御、战略稳定、以及中国安全与外交政策等议题。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event speakers

赵 通

卡内基中国高级研究员

赵通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核政策项目和卡内基中国的高级研究员。

特列宁 德米特里•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

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 Trenin)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研究委员会的代表和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外交政策和安全项目的领导人。

皮特• 托皮卡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