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Getty
文章

两岸关系黄金时代的终结?

蔡英文的就职演讲明确表达了她计划稳定甚至进一步推进台湾与大陆之间关系的目标。尽管她为安抚两岸关系百般努力,要想继续维持两岸关系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却并非易事。

作者 Shelley Rigger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宣誓就职,成为了台湾地区(台方称“中华民国”)第四位直接选举产生的领导人。蔡英文的就职演讲明确表达了她计划稳定甚至进一步推进台湾与大陆之间关系的目标。尽管她为安抚两岸关系百般努力,要想继续维持两岸关系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却并非易事。

备受期待的就职演讲并未带来太多的惊喜。蔡英文呼吁各界关注台湾目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她也敦促台湾人民在新一届政府向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可以多一些耐心。

蔡英文的演讲与其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的理念一脉相承。她演讲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台湾的内部问题及相关事务展开的,包括转型正义、年轻一代的机遇、社会福利问题以及经济方面的挑战等。

讨论两岸关系的篇幅非常短暂,并且大多数内容是其参选主题的老调重弹。蔡英文没有提出任何可以被理解为倡导台湾独立思想合法化或进一步推动台湾与大陆分离的言论——这也意味着,台湾政府无意于追求合法的独立地位。而她演讲中的最大亮点,是她强调了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蔡英文的演讲与大陆政府的期待相去甚远,但却抛出了一支诱人的橄榄枝。 在“九二共识”中,两岸政府共同承认台湾和大陆均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在具体阐述时双方仍存在分歧。大陆政府希望蔡英文能承认“九二共识”,而蔡英文并未在演讲中谈及。但她表示,她将以1992年出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简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为指导推行政策。在此之前,她从未公开提及这一文件。

黄金时代?

马英九政府领导台湾的过去八年似乎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黄金时代。自2008年以来,两岸间的经济合作、政治对话以及人文互动越来越频繁。台湾和大陆政府先后达成了24项经济协议,两岸旅游业进入了新的高峰期,而两岸政府官员之间的政务合作也已经成为了标准惯例。

在马英九任期内,两岸(乃至其他国家)的决策者们有机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政治领域以外的其他问题上。他们不会担忧两岸关系或将陷入危机。

但如今新政府上台,双方都对此前引入瞩目的黄金时代能持续多久心存疑虑。

其实,所谓的“黄金时代”也并非是“纯金”的。虽然台湾和大陆政府都因务实的理由而忽略了双方的分歧,但这些分歧的鸿沟却是巨大的,即使是在马英九任期间也是如此。大陆政府的对台政策制定者们认为,马英九与他们在拉近两岸关系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他们愿意在最棘手的问题上予以回避。然而,大陆政府对于作为民进党(DPP)领袖的蔡英文则颇为担忧,概因民进党曾有过倡导“台独”的历史。蔡英文的当选可能会令双方之间的分歧更加明显,但事实上,这些分歧早在她当选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在马英九在任期间,台湾和大陆政府以“九二共识”来遮盖双方立场的巨大分歧。“九二共识”是双方政府代表在1992年于香港召开的会议上达成的共同协议。双方代表均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双方对于“中国”的定义却不尽相同。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九二共识”意味着台湾承认大陆有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观点;而对于台湾政府来说,“九二共识”的意义在于大陆愿意接受台湾对“中国”有自己的理解。“九二共识”只有在双方政府对对方的观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存在。

大陆政府更倾向于继续维护这一基础。蔡英文公开承认“九二共识”已经成为了继续维持马英九政府开创的积极互动的两岸关系的要求。大陆政府认为“九二共识”是个简便可行的依据——其模棱两可的立场足以安抚广大民众的情绪。

但蔡英文及其民进党同僚却无法接受“九二共识”。也许有人会说,蔡英文的政策与“九二共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可能无限接近,但却绝不会相交。

蔡英文的态度

蔡英文在就职演讲中阐明了她的立场。她指出,1992年的会谈促使两岸“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并表示她将“尊重这个历史事实”。“尊重历史事实”是最接近于表达“接受但不采取行动”这一态度的措辞,而“共同认知与谅解”则是表达“达成共识”意义却避免使用该词本身的最贴近的表述方式。

蔡英文还在就职演讲中反复强调了多个她长期推崇的理念。她认为“九二会谈”“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双方这一会谈为“20多年来双方交流、协商所累积形成的现状与成果,两岸都应该共同珍惜与维护”提供了可能。

蔡英文还重申了两岸关系的“既有政治基础”:“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以及“台湾的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

就算演讲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令人耳熟能详,至少有一个全新的元素令人眼前一亮:蔡英文首次提及了1992年出台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她指出:“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在参选直到正式就职之前的一年当中,蔡英文从未提及过该条例。因此,这一新增的措辞值得关注。

蔡英文所提及的这一1992年条例为台湾过去24年来处理两岸关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这一条例为台湾政府设立处理两岸事务的内阁级单位——大陆委员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两岸间的非官方、半官方以及马英九在任期间的官方交流确立了要素。

但是这一条例最引人深思之处在于:它明确指明,台湾政府在大陆和台湾均拥有领土主权,同时也提到了统一问题。这一条例的立法目的阐释为:“在国家统一前,为确保台湾地区安全与民众福祉,规范台湾地区与大陆人民之往来,并处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制定本条例。”该条例规定,“台湾地区”指“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台湾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而“大陆地区”则定义为“台湾地区以外之中华民国领土”。

蔡英文提及这一条例的行为很可能会被大陆领导人解读出负面含义。毕竟,大陆政府从未承认过中华民国的存在。

尽管如此,正面的解读也是有可能的。蔡英文表示,她并不反对中华民国的概念及其与中国大陆的联系。通过提及这一条例作为其政策的试金石,她将结合中华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从长远的角度诠释其政策,将台湾与大陆紧密相连。

从大陆政府对蔡英文就职演讲的回应可以看出,大陆方面对于这一发展态势并不满意,甚至认为她的表现“有如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大陆领导人希望台湾政府能明确承认“九二共识”,但蔡英文提供的却只是以与之无限趋近却并不明确的表述,以及一个首次提及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通过提及这一条例对中华民国传统的自我定义给予了肯定,但这与倡导台湾拥有合法独立地位的主张不尽相同。大陆政府应对台方的这一立场保持密切关注。

对前景的乐观主义和现实主义展望

从三个最新的动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蔡英文在她的就职演讲中背诵“九二共识”这一神奇的咒语,两岸关系仍将面临动荡的未来。

首先,即使台湾领导人愿意接受“九二共识”,当前并没有认为台湾民众能就此达成共识的共识。许多台湾人都承认,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是积极有效的,但很少有台湾人能像大陆政府一样理解“九二共识”——即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概念的中国的一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蔡英文拒绝以“九二共识”作为遮羞布掩盖台湾现状的行为的确不无风险,但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所谓的黄金时代,台湾政府对于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怀疑态度总是一笔带过。蔡英文的态度可能会令大陆的决策者心生不快,但也有助于大陆政府对他们所面对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据此制定务实的政策。

其次,马英九在任期间的经验已经显露出了大陆政府与台湾交好的局限性,大陆政府对给予台湾可能的利好不情不愿的态度已经给所谓的“黄金时代”蒙上了一层阴影。例如,马英九将改善两岸关系视为比提高台湾的国际影响力(如加入国际组织)更优先的事务。他还辩称,这些举措将换来大陆政府的回报,即他们将为台湾提高国际参与度扫除障碍(包括顺利批准新的两岸双边贸易协定等)。然而事实上,在八年以来两岸关系逐渐回暖的同时,台湾的国际地位却扩展有限。台湾受到政治孤立和经济边缘化的现象并未得到改善。因而,台湾民众越来越担心,台湾为了经济方面的生存需要对大陆过度依赖。

因此,蔡英文在论述经济发展提议时着重强调摆脱边缘化和过度依赖性也就不足为奇了。较之与大陆继续发展两岸的经济关系,她更加看重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美洲和东亚地区的环太平洋国家之间签署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以及将台湾工业的发展重心重新转向东南亚地区。这些发展可能不会受到大陆政府的欢迎,但也应该看到其根源在于台湾认为大陆无论如何也不会帮助台湾发展经济,因此台湾必须向外寻求援手。

再次,即使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她仍然难以获得大陆决策者的信任,因此这一向大陆示好的行为就变得毫无意义——这一举动将使其在台湾岛内付出代价,同时对改善两岸关系几乎毫无价值。

大陆领导人对于蔡英文的怀疑态度有其个人原因——除了蔡英文与前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过从甚密及其曾对李“台独”理论表示公开支持这两个最主要因素外,她自身与民进党的密切关系也是导致其失信于大陆领导人的重要原因。民进党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的亲民主运动中逐渐发展壮大,这一党派强烈主张推行民主制度,提倡政府应把更多精力集中于解决台湾民众的需求,而非国民党长期推行的将两岸统一在中华民国旗帜下这一事业上。民进党措词最激进的声明当属1991年发布的党派纲领,该文件呼吁台湾切断与大陆的联系,并为成为独立的国家寻求支持。民进党现已不再追求合法的独立地位,但许多支持者仍然做着台湾独立的梦。并且迄今为止,民进党并未能从党纲中删除有关“台独”的内容。

这一长期倡导“台独”的言论正是大陆政府不信任蔡英文及民进党领导的关键原因。即使承认“九二共识”并不足以让大陆政府放下对蔡英文的怀疑,她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的行为却只会令大陆政府更加确信民进党调整政策的举措只是为其自身赢得时间以实现“台独”这一终极目标的手段而已。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蔡英文选择在其当选以来最重要的演讲中提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行为引人深思。如果蔡英文的目标是帮助台湾追求合法的独立地位,那么她完全无需以开篇的名义援引一条将大陆与台湾定义为同一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为两岸关系提供理论基础的条例。

对于两岸关系而言,“黄金时代”可能并不完全属实,但一扇通往充满希望而不乏务实态度的白银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

任雪丽(Shelley Rigger)现任戴维森学院教育政策所副主任兼中国研究院东亚政治学荣誉教授。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