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中国模式的政治与外交

2011年11月13日
Beijing

IMGXYZ4030IMGZYX在国际社会中,结合了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中国模式”的概念备受争议。尽管受到批评,中国模式的适用性却一直为人称道。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邀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客座研究员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世界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Ardo Hansson)以及清华—卡内基的驻会研究员赵可金、张丽华,共同讨论了中国政治与外交的演变,清华—卡内基的孙学峰主持了本次会议。

讨论要点

  • 什么是中国模式?:所谓的“中国模式”由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于2004年首次提出,描述了中国改革的过程。一位与会者称这一过程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中央政府控制经济、社会主义法治以及政府监管体系。另一位与会者补充指出,该模式最显著的一点在于中国承诺维护本国文化,在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抵制西方影响。
  • 中国外交的三大转型:赵可金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烙印着本国历史和传统价值观。目前,中国外交已经完成了三个主要阶段的过渡: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目前的和平崛起。而目前的外交政策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学者、学生、媒体和跨国公司参与了决策过程。
  • 旧外交战略的效用下降:赵可金表示,此前外交政策(革命外交和发展外交)的效用在不断下降。最开始,中国偏重于适应现有的国际规则,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和西方实力的相对下降,中国外交须随之改变。他建议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不断扩大,中国需要更重视与东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event speakers

可金 赵

前驻会研究员,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赵可金是中国外交政策和公共外交领域的专家,他曾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管的项目重点探讨中国的全球治理与公共外交。

学峰 孙

前驻会研究员,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孙学峰专门研究大国崛起和国际关系理论。在清华—卡内基中心,他主管的项目主要分析中国崛起的国际和地区性影响。

学峰 孙

前驻会研究员,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孙学峰专门研究大国崛起和国际关系理论。在清华—卡内基中心,他主管的项目主要分析中国崛起的国际和地区性影响。

Martin Jacques

Ardo Hansson

利华 张

前驻会研究员,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张利华曾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如何影响中国的外交及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