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ration
Thank you!
You will receive an email confirming your registration.
IMGXYZ4030IMGZYX在国际社会中,结合了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中国模式”的概念备受争议。尽管受到批评,中国模式的适用性却一直为人称道。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邀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客座研究员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世界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Ardo Hansson)以及清华—卡内基的驻会研究员赵可金、张丽华,共同讨论了中国政治与外交的演变,清华—卡内基的孙学峰主持了本次会议。
讨论要点
- 什么是中国模式?:所谓的“中国模式”由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于2004年首次提出,描述了中国改革的过程。一位与会者称这一过程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中央政府控制经济、社会主义法治以及政府监管体系。另一位与会者补充指出,该模式最显著的一点在于中国承诺维护本国文化,在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抵制西方影响。
- 中国外交的三大转型:赵可金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烙印着本国历史和传统价值观。目前,中国外交已经完成了三个主要阶段的过渡: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目前的和平崛起。而目前的外交政策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学者、学生、媒体和跨国公司参与了决策过程。
- 旧外交战略的效用下降:赵可金表示,此前外交政策(革命外交和发展外交)的效用在不断下降。最开始,中国偏重于适应现有的国际规则,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和西方实力的相对下降,中国外交须随之改变。他建议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不断扩大,中国需要更重视与东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