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常规快速全球打击:进展、前景、及对战略稳定的影响

2014年10月23日
Beijing

近十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寻求发展被称为“常规快速全球打击”(Conventional Prompt Global Strike,简称CPGS)的远程和高超音速常规打击武器。该型武器在2011年11月的试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此项目的重大进展。而最近一次于2014年8月进行的第二次试验遭遇了失败。对这类武器的开发和部署将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方方面面的重大影响。

根据詹姆斯•阿克顿(James Acton)最近的研究,他分析了CPGS项目的状况,也评估了该项目对区域乃至全球安全的影响。赵通主持了本次会议并对阿克顿的分析做了评论,韩磊发表了开幕致词。

讨论重点

  • CPGS项目当前的状况:在2010年与2011年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两次测试失败后,这一助推-滑翔导弹的系统开发进入停滞状态。与会专家解释称,CPGS项目已转向开发包括AHW在内的其它高超音速武器。这些远程常规导弹仍在发展中,有可能包括陆基系统和海基系统。
     
  • 基于能力的方针与CPGS的适用性:与会专家描述了美国国防部如何采取基于能力的武器开发方针。因此,对于CPGS武器是否应被使用、何时以及如何进行部署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一位与会专家援引了美国前副助理国防部长布莱恩•格林2007年的声明,表示开发标准的重点应集中于潜在目标的特质而不应是特定军事规划。与会专家推测,由于CPGS武器具有速度高、可精确打击并将附带损害降到最低的特点,它可能被用于打击高敏感性和高价值的军事目标,例如导弹指挥系统或恐怖主义目标。
     
  • 实际使用的先例有限:与会专家指出,尽管理论上具有潜力,但过去的军事行动并没有提供证据表明CPGS武器可以有效地打击移动目标,如敌军导弹。此类打击依赖于几乎连续不断的情报跟踪及其它作战支持能力。以色列对真主党火箭发射器的打击和美国对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车的打击效果表明了此类军事行动的成功依赖于一系列其它辅助军事能力的发展。
     
  • 平衡风险与利益:阿克顿表示,弹头区分问题与围绕着CPGS开发的辩论联系紧密。传统CPGS导弹可能会被他国误认成核导弹,这就有可能会造成误判以及意外核反击。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危险问题,比如观察国可能很难通过导弹轨道判断打击目标是自身还是邻国。他表示,美国必须要权衡CPGS武器对加强威慑力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发展成本、误算风险与意外战争升级的可能性。是否会引起误判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导弹部署区域、发射平台以及使用的飞行轨道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CPGS武器系统可以全面地避免误判风险。
     
  • 当前各方应加强沟通交流:与会专家认为,通过与他国建立信任措施将有助于美国缓解其他国家对于弹头区分与威胁升级的担忧。要解决弹头区分问题需要各个国家合作开发明确的核查、检测、监督与通告程序。而数据交换、单方声明以及共同研究项目有助于缓解对于威胁扩大的担忧。与会专家总结称,如今CPGS武器仍然处于技术开发阶段,因此相关国家应尽快展开针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event speakers

阿克顿 詹姆斯•

联席主任, 核政策项目

詹姆斯•阿克顿(James M. Acton)主要研究核威慑、裁军、不扩散以及核能等问题。

赵 通

卡内基中国高级研究员

赵通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核政策项目和卡内基中国的高级研究员。

磊 韩

前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

韩磊(Paul Haenle)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任莫里斯•格林伯格荣誉主任。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在加入卡内基之前,他曾供职于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治下的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主管中国大陆、台湾和蒙古事务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