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您将收到一封确认注册成功的电子邮件。
上任五个月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将美国的外交政策转为他一直追求的“美国优先”政策。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巴黎气候协定的决定引发了各国对美国在现行世界秩序中发挥何种作用的猜疑。而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已成为互联互通和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这从中国最近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见一斑。在其任期内,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将如何改变全球格局?随着美国在特朗普的领导下从国际事务中逐步撤出,中国能否扮演更多的角色,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在其中,中国可能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上述变化及正处于双边关系焦点的安全和经济问题将如何影响到中美关系?
在由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的第六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组织了一场专题研讨会探讨在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的未来。清华—卡内基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主持了该小组讨论,并邀请到曾主管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学者史文(Michael D. Swaine)和国防大学教授唐永胜参与讨论。
讨论要点
·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走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特朗普总统破坏了美国政策的传统基石,包括推动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和自由主义价值观。一位学者表示,新政府追求一种更被动、更具交易性、双边性和保护主义的、仅关注美国利益的新策略。虽然不可预测性和缺乏明确的外交议程标示了特朗普政府不同寻常的执政开端,但专家们认为特朗普已经履行了他的部分竞选承诺,例如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 美国影响力下降:考虑到目前国际局势中的不稳定和动荡因素,专家们表示加强中美关系变得更加迫切。虽然有一位专家指出目前尚不能明确中美双边关系会朝着积极还是消极的方向前进,但与会嘉宾们一致认为,两国将继续共享包括朝鲜问题在内的安全利益。一位专家表示,美国在国外的软实力下滑,主要是源于新政府的短视行为。这位专家说,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随着日本和韩国加强了与区域多边组织的联系,美国影响力的削弱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会加强自身影响力,成为替代美国的主要力量。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一设想并不现实。中国强调可预测性,因此可能不愿替代美国,并破坏现有国际秩序。
· 不确定的未来国际秩序:尽管特朗普政府刚处于起步阶段,但专家们认为政策制定者已经可以看出在新美国政府领导下全球秩序的明显趋势。一位专家说,美国的外交关系,如和俄罗斯以及和中国的双边关系,可能既不会改善也不会恶化,而是在未来三年保持稳定。与会嘉宾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秩序是由两股相对力量共同作用的:一个朝向多极化的完整世界,另一个制造国际体系中的混乱和压力。任何大的改变都不太可能发生,但一位专家认为,我们仍会看到国际现状中轻微的变动。
发言人
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
丹尼尔•拉塞尔曾任主管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他现在在亚洲协会担任资深学者。
王缉思
王缉思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史文(Michael D. Swaine)
史文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他也是研究中国安全问题的美国分析专家中最著名的之一。
唐永胜
唐永胜是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主持人
韩磊(Paul Haenle)
韩磊是设立于北京的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