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

从表面上看,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绊脚石是历史问题。但是,实质上中日关系不断摩擦和恶化的基本原因是东亚主导权的争夺。很久以来,中国一直把日本看成是不具备主导资格的国家,日本对中国亦持相同看法。日本如果不放弃对华的强硬政策,中国如果不采取对日本的“新思维”,调整对日政策,两国关系的新的紧张将不可避免。反之,中日将走出“冷战”的阴影。

作者 敏欣 裴
由出版
BBC中文网评论
 on 2005年5月4日

源文件: BBC中文网评论

在过去一年中,中日关系不断恶化,两国之间就东海天然气的开发,日本足球队在去年中国举行的“亚洲杯”期间遭受中国球迷喝倒采,中国潜艇进入日本领海,小泉纯一朗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议。

随着两国政府之间关系进入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两国人民针对对方的敌对情绪也开始激化。最终,围绕着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和企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会这两件富有争议的事件,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示威,甚至出现攻击日本外交机构和日资企业的暴力行为。两国关系跌入自1972年建交以来的谷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朗4月23日在印尼雅加达的峰会可能暂时会缓和两国关系。小泉就日本二战期间的侵略历史公开道歉和胡锦涛对日的“五点主张”为两国摆脱过去一年来的双边关系恶性循环创造了一个机遇。

但是,造成中日两国之间战略冲突的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如果北京和东京不主动采取行动来缓和这种结构性的战略冲突,中日关系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新一轮的恶化,甚至升级成“冷战”状态。

从表面上看,两国之间关系的绊脚石是历史问题。但是,从实质上看,中日关系不断摩擦和恶化的基本原因是东亚主导权的争夺。很久以来,中日两国都没有在东亚的主导权问题达成共识。中国一直把日本看成是不具备主导资格的国家。日本对中国亦持相同看法。

在冷战期,美苏在东亚的战略冲突可以说是取代了中日之间就东亚主导权的争夺。在冷战结束以后,中日在东亚的战略竞争也被“解冻”了。有趣的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十五年正是日本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实力不断跌落的时期。而在同一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起飞,综合国力迅速崛起中日之间的战略平衡就此发生根本变化。两国彼此的战略定位也起了根本变化。

中国的崛起使许多人认为北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因为这一崛起将触及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但就日本来说,中国的强大将危及日本在东亚的地位。因此,日本对中国的崛起抱有巨大的战略恐惧感。

可惜的是,中国在过去的十年中并没有主动和日本接触以消除这种忧虑。因此,日本在过去的一年中开始全面调整对华政策。一方面加强日美战略结盟来抗衡中国,另一方面对中国采取不断强硬的政策。这种政策调整,再加上中国在处理一系列涉及日本的事件上的失误,导致了一年来两国关系的冲突的层层升级。

现在,中日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日本如果不放弃对华的强硬政策,中国如果不采取对日本的“新思维”,调整对日政策,两国关系的新的紧张将不可避免。反之,中日将走出“冷战”的阴影。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