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危机中的核安全体制

在过去的35年中,《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同防止核武器扩散,其中仅出现了一个违约者:朝鲜。而如今,这项至关重要的安全体系却已陷入泥团之中,且处于崩溃的边缘:朝鲜方面正在增加这种压力,伊朗也威胁要恢复其已中止的铀浓缩项目。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靠美国及其少量盟国的力量是无法击退此类核威胁的。

作者 Joseph Cirincione
由出版
《耶鲁全球》杂志
 on 2005年5月17日

源文件: 《耶鲁全球》杂志

正当来自世界各国的特使们聚集一堂,在一届联大会议上审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时候,这项历史上最成功的安全条约的命运却仍然悬而未决。但这其中丝毫没有显现出美国的领导地位。这件新近的事件也表明布什政府的反扩散战略已经宣告破产。

在过去的35年中,《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核武器扩散,其中仅仅出现了一个违约者:朝鲜。而如今,这项至关重要的安全体系却已陷入泥团之中,并且处于崩溃的边缘。朝鲜方面正在增加这种压力,并将另一批钚浓缩燃料从其反应堆中卸载出来。与之同时,伊朗也威胁要恢复其暂停的铀浓缩项目,该项目能够制造用于生产核反应堆和核武器的燃料。

这两个国家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但是还存在其他一些危险。在当今世界上,八个有核国家(也可能包括朝鲜)仍拥有27,000件核武器。在冷战结束15年之后,美国和俄罗斯仍然拥有26,000枚核弹头,而其中数千枚仍处于发射警戒状态,能够随时在15分钟内完成发射操作。并且,在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的核武器库和40多个国家的民用研究反应堆中还储存有数百吨核武器原料,包括高浓度的浓缩铀和钚,而其中部分原料的保管防护措施都不严密。据称基地组织也正试图获取这些核原料或核武器,而我们制定保护和销毁这些核原料及核武器计划的工作进展得相当缓慢。

关于如何应对这些威胁,我们也提出过不少完整、可靠的观念。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报告《普遍履约:新核安全战略》中,包含100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其中包括20项优先“行动计划”。另外还有一些来自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特别高级顾问团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智囊团的报告,也详细描述了此类建议。布什总统在2004年9月11日所作的演讲中,也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提议。除此之外,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哈迪先生在此次会议开幕当天所作的发言中,亦提出了十几项紧急建议。

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国际社会无法就此达成一致意见。在这次为期一个月的会议当中,各国代表仅就达成关于会议议程方面的一致意见就已经花费了10天时间。而现在,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次会议能够在本月末之前签署一项各国一致同意的文件。对于美国所做的防止核扩散的努力来说,这意味着一次巨大的退步,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原因所造成的。此刻,主管武器控制事务的美国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的身影显得尤为突出:正是使用他所提出的战略制定了美国的道路――却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僵局。

尽管布什总统和博尔顿先生本人曾多次呼吁采取“行动”修复该条约中出现的裂痕,并尽快达成各国一致意见。然而在过去一年当中,为准备这次会议或者加快新的进程所采取的实质性努力却微乎其微。一位布什政府中的前任高级官员曾向记者透露:“每一个人都清楚此次大会将至,并且也深知会上会出现争议。但是博尔顿却于 6个月之前就已经停止了关于这方面的所有外交努力。”

过去的6个月中,在我与一些官员所进行的一些交谈讨论当中,也可以明显觉察出这一点。有一次,在代表就餐室午餐时,一位资深的联合国官员曾对我说道:“你看看四周,离这次会议开幕仅剩下6周时间了,在正常情况下,你将会看见一些穿着严整的美国代表列队,作为后备人员。而现在却什么人也没看见。” 一些欧洲的官员也曾告诉我,直到此次会议开始的几周之前,他们仍未从美国那里获得任何相关的消息。

有缺陷的政策要比个人事业的分散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反映出其对于国际协议和机构极大的蔑视。而华盛顿的一些新保守派也认为召开这些多边会议毫无意义可言。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人士甚至将其视作是全球那些“小矮人”用于束缚美国“格利佛”的一个圈套。为了摒弃这些早已过时的做法,布什总统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条约,同时也忽视和废除了其他一些条约。

在这次会议上,中心议题主要是谴责伊朗和朝鲜公然违背它们在条约中所应承担的义务。一些与会国家对此议题也怀有同样的关注。另外,它们还提出一系列其他要求,即美国和其他有核国家必须履行其自身义务,不仅要削减核武器数量,而且要切实销毁核武器。这些国家还认为,美国所声称的其已将所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削减至一半的声明并不足以令人信服;在下一个十年内美国仍然会拥有5,000件核武器,并计划保持这一数量,而且可能马上开始着手制造新一代的能够运载核武器的弹道导弹,轰炸机和潜艇。

如果政府的政策已真正发挥作用,那么我们本来能够回绝或忽视这些要求。我们的建议是采取以美国为中心的主动行动来替代此类国际性论坛,并且将关注重点由条约转移至一些直接行动上来,而这些直接行动将清除某些特定的拥有核武器的政权。而伊拉克战争仅仅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我们的目的是要向伊朗和朝鲜发送以下的信息,即它们最好放弃其自身的核计划,否则将会面临同样的后果。

而当前的情形是:在过去三年内,伊朗和朝鲜的核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增强。而且两国也都加速努力获得能够用于抵御美国攻击的武器。在伊拉克境内所进行的血腥战争已使得美国军队陷入一片泥潭之中,并且也极大削弱了美国的诚信度。我们很难想象出今后盟国会积极地响应美国的号召采取军事行动。

我们政策的指针目前正在逐渐远离那些新保守派理想主义者主张的极端性政策。我们所花费的代价过于昂贵,而收效却甚微。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靠美国一国的力量,或者即使是得到盟国的少量支持,也都无法击退此类核威胁。我们需要得到几十个不同国家的一贯支持――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以及那些尚未公开承认拥有核武器的主要国家,如巴西,德国和日本。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拓宽防止核扩散章程的管辖范围,增强制约的严厉性,并加大执行力度。而与之相应的是,有核国家必须意识到,更加严格的防止核扩散章程不仅对大国有利,同时也会对其产生约束效应。如果大多数国家都支持执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那么作为由一整套契约所组成的条约体系,必须保证其自身的公正性。

这种种努力是否能取得成功取决于美国将合法权威性集聚一身的能力,而这种合法权威性能够激发其他国家来支持美国所作的努力。正如弗朗西斯•福山所观察到的那样:“如果其他人认为美国的做法是合法的,那么他们将追随美国的领导;反之,他们会抵抗、抱怨、阻碍或者积极地反对我们的行动。在这一方面,重要的倒不是我们自身认为哪些东西是合法的,而是在其他人眼中看来,哪些东西是合法的。”

尽管我们的政策已经重新注重适度原则,但却无法挽救这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会议。而美国却拥有最好的机会去接受欧洲的立场:即一致性同意,其中综合了欧洲两个有核国家――法国和英国的看法,以及其他23个无核国家的目标。该文件中规定的各项义务实现了平衡。同时,该文件重申了核裁军的目标,并且确定将采取更为严格的检查措施和新机制来阻止和惩罚那些退出该条约并制造核武器的国家。

时间已相当紧迫,这个条约正陷入困境之中。美国在艰难地前行中,欧洲也许正在努力挽救该条约。我们真诚希望美国能够盼来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