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香港《苹果日报》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一周前宣布,将用一百八十五亿美元收购美国加州的优尼科石油公司。这一举动在美国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弹。所有主要媒体都用了显著的版面报道这不寻常的发展。
继中国联想集团收购了国际通用机器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和海尔正争取买下美国家用电器公司Maytag后,中海油的计划使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正步1980年日本的后尘,不惜动用巨资来买下美国工商界的“掌上明珠”。
对历来视中国崛起为美国一大隐患的政界人士来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无疑又一次证明了“中国威胁论”。因为从美国的切身利益来看,能源安全是基本国策之一;而中海油的举动恰恰表明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能源。所以,美国的右翼议员已写信给布什政府,要求严格审查中海油对优尼科的收购。根据目前舆论的走向,中海油肯定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其收购计划极有可能流产。
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中海油会选择在目前这节骨眼上收购优尼科。当然,从纯商业角度来讲,收购优尼科可以大大增加中海油在亚洲能源市场上的实力。对中国来说,如果中海油成功收购优尼科,中国的能源安全程度将相对提高。
但是,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任何商业交易都带有某种战略意义。在高度敏感的能源行业中,几乎所有交易将不可避免地被看成是战略动作。因此,尽管中海油一再宣称收购优尼科是纯商业行为,在华盛顿许多人的眼中,这却是彻头彻尾的战略步骤。
奇怪的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似乎没有意识到收购行动的政治后果。像中海油这种大型国有企业,其重大商业决策肯定要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否则很难想像国有银行会批出巨额贷款。更令人瞠目的是,目前正是中美关系高摩擦期,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新旧问题已积了一大堆,任何失误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在这个敏感时刻,出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这种事真可谓是中美两国领导人都不需要的“头疼”。
如果我们冷静观察中美关系现状,不难发现两国在许多关键领域中的摩擦都呈升级势态。在??率问题上,美国国会的巨大压力已使布殊总统没有更多空间来妥善处理和中国的贸易关系。另外,知识产权问题很可能使两国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
在安全问题上,美国鹰派人士近月来一直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亲自定稿的“中国军力报告”将在两周内正式发表。该报告用了很多笔墨来渲染中国军事现代化对美国和亚洲的威胁。预计该报告发表后,将把这一轮的“中国威胁论”推向一个新高潮。在北韩核武问题上,美方对中方的无所作为愈来愈不满。
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北京谨慎地处理。“中美无小事”,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用战略观点来看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显然不是明智举动。也许中海油认为这是商业绝招;但从中美关系的战略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一吁臭棋。它不仅短期内增加了中美关系的新摩擦点,而且在战略层面上削弱了中美互信的基础。因此说中海油因小失大一点也不过份。
现在唯一补救的措施是乘早收兵,放弃收购计划。虽然中海油肯定会大丢脸面,但对稳定“重中之重”的中美关系来说,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