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大西洋月刊》
在3月份的第三个周末,当美国人如痴如醉地关心着最为激动人心的NCAA篮球争霸赛的时候,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却风尘仆仆地赶到远东地区,与亚洲六国的官员们举行一系列会谈。星期六抵达韩国汉城后,她便搭乘美国陆军的“黑鹰”直升机飞抵T指挥所(在向朝鲜动兵之时,这个地下指挥所将是美军的神经中枢),与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巡视以色列的圣殿山有点不同,赖斯此举无疑是具有挑衅性的,此前从未有如此高级别的美方官员访问这个指挥所。选择军事场所作为国务卿到访的第一站,看上去的确有一种轻舞刀剑的意味。而且,赖斯是以计算机和电视屏幕为背景发表谈话的,而这些设备正在监控2万名韩国和美军士兵正在进行例行军事演练的实际作业。而事实上,惟有疯子才希望看到一场以韩国为对手的战争。
朝鲜人当即挥舞刀剑回应。首先,他们宣布正在提升核武库,并将其作为应对美国进攻的“威慑”手段。随后,他们显然开始行动起来:赖斯访问后的几周内,美国间谍卫星侦察到宁边核反应堆活动减少了。这有可能是反应堆出现了机械故障,而更有可能的是,朝鲜已关闭了该设施来回收燃料棒,以便再处理成可裂变材料来制造核武器。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这种情形足以昭示一场严重的国际危机。
去年,通过模拟一场准备美国进攻的兵棋推演,《大西洋》杂志演示了类似的危机(集中在伊朗的核野心上)。正如山姆•加德纳(主导模拟的一位美空军上校)所指出的那样,这次演习的目的是要让参加者吃准吃透行动决策和计划所牵涉到的因素,从而产生“明晰的效果”。对于认为伊朗的核能力可通过快速军事打击来消灭的想法,这次推演的结果最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矫正作用。
由于朝鲜同样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军事和外交挑战,其情况也适合用兵棋推演来加以分析。人们认为伊朗(优先考虑到其即刻面临的国家安全)在将来的3到5年内可获取一件核装置,大多数人则认为朝鲜已拥有十件之多的核装置,而且历年增加。美国还认为朝鲜是第一个拥有射程可达美国本土的远程弹道导弹的发展中国家。伊拉克并没有核装置,但毕竟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朝鲜据信也拥有大量的化学武器(芥子气、沙林、VX神经毒剂)和生物武器(炭疽热、波特淋菌中毒、霍乱、出血热病毒、瘟疫、天花、伤寒症、黄热病)储备。在朝鲜半岛发生战争将很有可能是美国自越南战争(也可能是自二战以来)最为血腥的。近年来,五角大楼的专家预测,在这场冲突的前90天里,就有可能造成30万到50万的韩国和美国军事人员伤亡,同时还会造成几十万平民死亡。而仅仅对韩国所造成的损失就足以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但是,全面战争并不是朝鲜目前对美国安全所构成的唯一或最为严重的威胁,这些年来,国土防御专家们一直担心恐怖分子会在美国城市引爆核弹,这往往让他们彻夜不眠。实际上,萨达姆•候赛因将核武器售给恐怖分子的危险是入侵伊拉克的根本原因,至少布什政府的一些官员是反复这么说的。但是,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朝鲜比萨达姆更有可能这样做,即使它过去并未有过这样的记录。朝鲜脆弱的经济使其一直通过非法途径来获得部分收入,如通过广泛的走私网络(主要是毒品和伪造外国货币)和向利比亚、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这样的不法国家出售导弹和其它武器。在某种程度上,朝鲜可能确信其核武器对于满足本身目的而言已绰绰有余,而其余的部分则可售出赚钱。留给朝鲜生产核武器的时间越长,换句话说,将来在纽约或华盛顿发现其生产的核弹踪迹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幸的是,采用外科手术式打击的方式铲除这个政权核设施的做法会引发可怕的战争,它至多只算得上是一种值得商榷的方案,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它的一些核设施具体在什么地方。而如果通过允许韩国、日本、甚至是台湾成为核力量来构建区域核威慑的话,将会损害已确立达40多年之久的全球不扩散体系。从根本上讲,朝鲜政权也许无法被威慑住:据报道,金正日总书记声称在接受战场上失败之前,他将“摧毁世界”或“让世界与我同归于尽”。像金正日这样已够恶劣了,而后金正日时代可能更为糟糕。这个政权的彻底垮台不仅可能给中国和韩国带来大量的难民问题,实际上,也可能造成走私者大量甩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后果。
还有其它的危险。如果我们成功地攻入朝鲜,我们的部队将可能发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接近朝中边界。最后,1950年中国抗美援朝的事情又将发生(根据 1961年的条约,中国在朝鲜遭到进攻时将履行这种互助义务)。同时,其它国家,特别是伊朗,将悉心静观朝鲜是否能成为一个正式的未受到惩罚的核力量。
总之,在朝鲜展开任何行动都会充满了潜在的灾难性后果。时间并不站在我们这边,4月份宁边核反应堆的关闭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我们等待采取行动的时间愈长,金正日制造的核武器就愈多,我们所面临的威胁就越大。是得做些事情了,可又该如何做呢?
危机的种子在1993年冬天就种下了。当时,朝鲜提出让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它的两个核设施的做法是非法的,侵犯了其国家主权。金氏政权随后威胁将把宁边工厂的8000枚燃料棒转化成可制造核武器的原材料。随着紧张程度的加剧,平壤变得越来越好战,韩国人心里很清楚的一点是,平壤并不难将汉城变成一片“火海 ”。而美国,作为它而言,却是在考虑如何对宁边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到了1994年春天,美国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可能比任何时候更走近核战争。是年6月15日,克林顿和其它一些人在白宫内阁厅听取了国防部长威廉•佩里阐述的一系列对朝鲜进行打击的军事选择。克林顿正准备将美国公民从朝鲜撤出,这时有消息传来称吉米•卡特(他在平壤的身份是一个独立公民,而非克林顿政府的一名官方特使)与朝鲜已达成了初步协议,而且CNN马上就会宣布相关条款。有关各方因此得以重返谈判桌,并在1994年10月签订了一份《框架协议》。作为朝鲜冻结其核武器发展的交换条件,美国、韩国和日本将向平壤提供轻水核反应堆,并且每年向其提供50万公吨的重油。
国会共和党议员指责了这份协议,称它是“绥靖政策”。朝鲜最后还是欺骗了它,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些人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欺骗,该《框架协议》应称得上是成功的。它避免了一场业已迫近的战争,而且它使朝鲜的钚项目关闭达9年之久,所以截止到2002年,平壤的武器库中只有一到两枚核武器,否则,朝鲜可能会获得近100枚的核武器。
2002年夏,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朝鲜通过使用高浓缩铀重启武器研发工作。当时的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于2002年10月赶到平壤当面质询朝鲜,他希望他们否认实施了铀项目,但他们没有。事实上,有证据表明,通过继续再处理宁边的8000个燃料棒(自签订《框架协议》后在当地贮存的部分),他们不久后又重启了钚项目。2003年10月,朝鲜声称他们已经结束了再处理工作,这意味着,如果事实的确如此的话,他们获得了可足够生产6枚新核武器的裂变材料。布什政府对这种恶劣行径不想表现出任何通融的余地,从此强硬地拒绝与朝鲜进行直接的谈判蹉商。2003年8月开始,由中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这些是布什政府希望能倚重的能让朝鲜承担责任的区域力量)参加的六方会谈开始举行,但是自从去年6月第三轮会谈结束以后,朝鲜便取消参加这样的会谈,而是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双边谈判。
在康多莉扎•赖斯访问T指挥所6天以后,《大西洋》杂志在华盛顿特区进行了一次用兵朝鲜的模拟演习。在这种背景下,一切都显得凝重起来。这次搜集的信息是广泛的,华盛顿的各种观点差不多都涵盖到了,不论是鹰派还是鸽派、右派还是左派、新保守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的。
和我们用兵伊朗的兵棋推演一样,山姆•加德纳上校(Sam Gardiner)主导这次行动。而这种演练具备满足“高官委员会”(由假想的美国总统内阁的最高级别国家安全官员组成)向总统提出方案的前提条件。加德纳解释,他将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PACOM)司令官的角度向高官们呈报一份军事简报。
扮演中央情报局(CIA)局长角色是特别适合此项工作的大卫•凯(David Kay)。上世纪90年代早期,凯是国际原子能组织主要的核武器核查人员,也是联合国驻伊拉克的特使。2003年6月,中央情报局局长要求他领导伊拉克核查小组,以便在美军占领伊拉克之后在其境内寻找(一直未发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次演习中的国务卿由罗伯特•格鲁奇担任(Robert Gallucci)。他是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事务学院院长, 格鲁奇在处理朝鲜事务中有着丰富的现实经验。1994年,他是克林顿政府在朝核危机中派出的首席谈判代表,其最终与朝鲜达成了《框架协议》。
作为一名飞行员,托马斯•麦金托什中将(Thomas McInerney)在美空军中服役了35年,他既是一名指挥官,也是一名战略策划者,在这次推演中他扮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角色。麦金托什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执行过飞行侦察任务,而后在越南又完成了四轮值勤期。作为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一名军事分析家,麦金托什在去年末发表《反恐战争胜利的蓝图》(与 Paul E. Vallelly合著),认为制止恐怖主义扩散的关键是要实现政权的更替。麦金托什认为,我们不仅要入侵朝鲜(如果它不放弃核项目),还要入侵叙利亚(如果它不终止对恐怖主义的支持并交出据信是从伊拉克走私得来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沙特阿拉伯(如果伊斯兰激进主义者在那里掌握了国家政权)。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杰西卡•马秀丝(Jessica Mathews)在演习中任新设立的国家情报局局长一职。马秀丝和麦金托什在伊拉克问题上有过过节,他们的对立情绪也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个人在政策问题上的争吵往往打上各届政府间分歧的烙印,这就使这次推演显得更为逼真。自1977年到1979年,马秀丝主持国家安全委员会全球事务办公室的工作,在克林顿总统手下任助理国务卿代表,处理全球事务。
完成“高官委员会” 任务的是肯尼斯•阿迪莱曼(Kenneth Adelman),他充当国防部长的角色。作为目前国防政策理事会的一名成员,阿迪莱曼在共和党政府中谋有职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协助福特总统任下的唐纳德•伦斯斐国防部长开展工作。后来,他又成为罗纳德•里根的对外政策团队的一名主要成员,曾任联合国副使两年,美国军控与裁军署负责人四年。和格鲁奇与马秀丝一样,阿迪莱曼也是现实中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的一名重量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