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印度与美国关系的争议:推力与拉力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的访问学者约书亚•科兰滋克(Joshua Kurlantzick)说,印度的领导人和评论家普遍赞同印美关系的升温,尤其是在当前面临恐怖主义威胁和中国崛起的时期。不过,这种对美印关系未来的庆祝忽视了一个问题:许多受过教育的开明的印度领导人成长于那个印度憎恶西方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时代,他们依然对同美国关系变暖感到不安。

由出版
《新共和》
 on 2006年8月3日

源文件: 《新共和》

迷失在中东战争的新闻之中,上周众议院以绝对多数的赞成票通过一项可能改变美国外交政策未来走向的法案。美印核条约允许印度购买反应堆、美国的技术专长以及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核燃料,即便它并没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通过批准美印核条约,该法案看来巩固了华盛顿将新德里视为 21世纪伙伴的倾向。即使核不扩散专家对于这个法案预示着划时代的核扩散条约的论点也没有撼动众议院。“这不是普通的投票。历史学家将把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看成是印度和美国关系的潮汐变化,” 汤姆•兰托斯如是说。他是投下赞同票的议员之一。去年向印度总理率先提出这次交易的布什总统夸奖了国会。布什说:“我想赞扬众议院通过这个重要的法案。”

一些印度的领导人和评论家表示赞同。毕竟有什么比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成为更为亲密的伙伴还要自然的事呢?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两国都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而日益强大的中国能够在亚洲——一个对新德里和华盛顿都至关重要的地区——施加更大的影响。

在去年夏天会晤的时候,布什和印度总理辛格说了很多话,他们一致称许新的美印“全球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将不仅包括核合作,而且包括更紧密的经济关系以及联合推动其它国家内部的民主。此外,通过与印度更密切地合作,美国也许能够使印度舍弃一些它的危险的传统盟友,比如说伊朗。

不过,这种对美印关系未来的庆祝忽视了一个问题:许多受过教育的开明的印度领导人成长于那个印度憎恶西方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时代,他们依然对同美国关系变暖感到不安。就在众议院讨论这个法案的时候,包括强大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许多印度左翼党派责难辛格政府。印度共产党领导人普拉卡什•卡拉特告诉记者,他对核条约感到“极其忧虑”,而其它左翼党派愤怒地反对印度加入谴责伊朗核计划的国际行动的新意愿,那是新德里向华盛顿做出让步的一部分。

印度政府不可能无视这些左翼党派。虽然辛格的政党联盟在2004年选举中令人震惊地胜过受宠的印度人民党,但它依靠4个左翼政党的支持才能维持其微妙的结盟关系。

受过教育的普通印度人对美国也有同样混杂的情感,而且担心印度就其主权做出让步,尤其是在印度终于似乎泰然自若地取得世界强国的地位,而它需要寻求能源供应 ——无论在哪里,哪怕来自像缅甸和伊朗这样粗暴的邻国——的时候。当然,许多印度人认识到美印经济关系发展的力量,而且与富裕的印裔美国人社会有着种种联系。即便在印度北方遥远的靠近克什米尔的山镇达兰萨拉,我看到学生纷纷选修计算机课程,而各类刊物突出宣传各类热门的新职业,比如说帮助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消除其口音的语言训练师。总的说来,民意测验表明在印度人之中对美国持赞赏态度的比例高于许多其它国家。

但是,超过40岁的印度知识分子依然把持着许多印度的优秀大学,这些人成熟于冷战时期,那时美印关系紧张。印度也有大量的穆斯林少数民族——穆斯林约有 1.5亿人,而他们越来越反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正如杰出的藏族印度作家丹真宗智所说,许多年轻的印度知识分子常常把美国与他们所不喜欢的全球化和物质主义的一些要素联系起来——法国的精英也许持有接近的观点。像阿兰达蒂•洛伊这样的世界上反对全球化的许多著名人士以及主要的反全球化团体来自印度并不是偶然的。

同样,印度依然受到反对私有化或仅仅是广泛的自由市场改革的大规模罢工的困扰。在去年的一次大型罢工之中,约有4千万印度工人离开了他们的岗位,导致一些印度政府机关完全关闭。

当布什总统今年年初访问印度时,他在新德里面对大型抗议活动也许并不令人感到惊奇。与此同时,根据《卫报》的报道,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把布什描述成“有组织的杀手团体”的首领。西孟加拉邦是印度最重要的邦之一,印度的文化首都加尔各答的所在地。“正如布什现在所了解的,虽然汤姆•兰托斯对印度和美国的未来的判断也许确实是正确的,但两国依然没有超越它们的过去。”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