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远东经济观察》
希拉里的亚洲之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选择亚洲作为她海外之旅的第一站,令接待她的亚洲主人们惊喜过望。从其政治背景看,希拉里此前并没有对该地区表现出特殊的兴趣,所以,她选择东京、雅加达、首尔和北京作为首次出访的目的地,表明奥巴马总统可能将对该地区采取比他的前任更为积极的姿态。而且,希拉里的亚洲之行也反映了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世界的重心已经滑向亚洲——在去年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更是如此。
刚刚上任一个月的希拉里此行将面对一个复杂的地区及其诸多问题。她仅率很少随员同行,而且她的大多数助手甚至尚未报参议院审议通过,更不用说获得批准和公示。这预示着希拉里此行将遵循美国外交政策的总体原则,提出新一届美国政府设想的目标,但并不会涉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期待美国重新重视与亚洲地区的合作,并回归美国外交在该地区的基础。笔者认为,希拉里此次出访亚洲四国可望取得以下成果:
东京:作为美国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日本自然是希拉里亚洲之行的首站。此外,希拉里参加美国总统竞选之初,曾在《外交 》杂志上撰文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重点,其中对日本只字未提,这使她与日本人的交往有了一个尴尬的开始,也更促使她选择日本作为到访的第一站。
由于新任美国驻日大使尚未赴东京上任,且希拉里将与首相麻生太郎领导的势力衰微的自民党政府打交道,因此,美日领导人的短暂会晤不被寄予厚望,估计双方只会发表一些关于未来双边合作的积极言论;此外,双方也会谈及,要继续履行布什总统首肯的重新调整驻日美军基地的承诺。许多人士相信,如果反对党日本民主党在明年的大选中获胜,坚持进行这一重要调整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在如何处理朝鲜问题和遭平壤绑架的日本人质的相关问题上,美日之间可能会出现分歧。希拉里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对策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双方会友好地表示尊重对方重点关注的问题。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将是希拉里的亚州之行中令观察家们惊讶的一个“沉睡者”。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人对印度尼西亚的期望值很低。尽管这个国家地理跨度大,穆斯林人口多达2亿多,但它很少在华盛顿挂上号。
然而,奥巴马孩提时代在印尼生活的个人经历和近年来印尼国内政治的显著进步,为希拉里的到访创造了一个机会。在2008年11月于华盛顿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上,印尼总统苏西洛曾在一次讲话中表露了他决心创建美国-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雄心壮志。奥巴马总统也多次声称,希望与全世界的穆斯林建立更富有建设性的关系。今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在印尼的邻国新加坡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奥巴马总统可以期待在会前或会后对印尼进行访问。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重要的国家,穆斯林信徒占其人口的绝大多数。它已成功地摆脱了长达几十年的专制统治,并在全球的能源供应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还是奥巴马先生个人的第二故乡。与这样一个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绝妙想法。当然,希拉里对此事要谨慎处理,她既要为上司搭建好舞台,又不能抢占了上司的风头。可以想象的是,她可能在访问印尼期间,为有可能成为印尼历史上显然最成功的美国总统来访打好基础——届时会有数百万人夹道欢迎奥巴马总统。
首尔:美国和韩国之间存在着双边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目前双方在执行KORUS(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问题上陷入了僵局。奥巴马先生和希拉里女士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都曾对该协定表示质疑。看来韩国总统李明博很清楚,现在不是向态度勉强的美国政府和国会施加压力的时候。在与奥巴马总统的通话中,他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
对希拉里此次韩国之行来说,更重要的是促使首尔和华盛顿商定一个写入基本目标的共同议程,以便两国今后联手应对朝鲜问题。朝鲜和韩国的紧张局势正在加剧,朝鲜正试图把李总统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转化为他在韩国和美国人那里的不利之处。
奥巴马政府还没有制定出对付朝鲜的方针政策,更不用说选派一名“特使”与朝鲜进行具体入微的会谈。因此,对希拉里此次韩国之行不宜期望太高,美韩双方只会进行一般性交谈,内容涉及为与朝鲜会谈的各方寻求减压的办法;继续向平壤提供安全保证和经济利益,并以此作为其完全放弃核武器的交换条件。
北京:作为希拉里亚州之行的最后一站,访问北京将是对她本人和美国外交政策的一次检验,因为就个人而言,她长期对中国的人权政策和贸易问题表示不满,以致北京一直在努力揣测她的真实意图;就政策而言,奥巴马总统已经确立了与中国加强合作并超越其前任小布什,在中美关系方面取得更大成果的高远目标。
中美互为利益攸关方,因为两国的友好合作可以产生巨大收益——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而如果走向对立关系,两国也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进行的一次电话会谈中,奥巴马总统畅谈了两国可以开展国际合作的广泛领域,包括经济、气候变化、伊朗和防核扩散,以及达尔富尔、缅甸和朝鲜问题等。官方资料显示,奥巴马总统认为,没有什么关系比中美关系更为重要——他没有提到台湾、西藏或中国的人权问题。然而,对以国务卿身份访问中国的希拉里来说,不阐述美国在这些敏感问题上的立场是比较困难的。关键是她要在这些棘手的问题和加强合作的前景光明的诸多领域之间寻求平衡。
她可能会鼓励中国领导人考虑的一个做法是,把中美经济关系打造成目前经济困难时期值得效仿的榜样,即中国要在今后几年内减少其出口量——代价是损失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美国则减少其进口和消费总量——同样以工作岗位为代价。中美之间产生贸易摩擦并相互指责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北京和华盛顿应考虑对彼此做出保证,即它们将努力平稳度过漫长的经济调整时期,不乘机利用对方的不利现状谋取一己之利。换句话说,美国要避免采取对抗中国的保护主义政策,而中国也要避免对美国进行倾销,或采取其它违法的促进出口的政策。这种相互承诺是对20国集团峰会期间所做出的承诺的重申,但它将为维护这一承诺提供更加明确的政治上的支持 。
希拉里可以把这个观点放到桌面上,以促成今年4月份在伦敦召开20国集团峰会期间,奥巴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达成协议。这件事如果做成了,还会让希拉里与中国人站在一道,以富有建设性和成效的姿态共谋未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