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彭博社(BLOOMBERG)
本•拉登之死指明了走出阿富汗困境之路奥萨马•本•拉登之死使得奥巴马总统有机会强调同塔利班开展和平谈判,并能够逃离阿富汗这一困境,但其对全球恐怖活动以及跨国圣战组织所带来的威胁的影响是有限的。
将近十年前,当3000人因9•11事件而丧生时,奥萨马•本•拉登就为美国设下了一个圈套。他的死亡也许并不能解决美国所面临的所有安全挑战,但这确实为美国逃离阿富汗这一困境提供了出路。
当人们意识到该事件对全球恐怖活动的影响有限,并且跨国圣战组织仍在威胁美国时,任何过度喜悦的心情都应有所缓和。
以下四项早期经验必须予以考虑:
基地组织的势力并未明显削弱。
在基地组织的日常运作中,本•拉登并没有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而且在阿伊曼•阿尔-扎瓦希里成为领导者的不二选择时,基地组织很可能通过平缓过渡来避免一切内部政治斗争。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记住:基地组织是一个权力分散的组织,而且他们在也门、伊拉克以及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机会来招募新的极端分子。尽管基地组织确实受到了长期打压,其威胁较低,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他一些重要组织。比如巴基斯坦虔诚军组织比以前更有实力,并且拥有全球行动议程表。
或许本•拉登之死只给人们带来了心理影响,但我们无法知悉本•拉登之死究竟会加重还是减轻穆斯林世界的反美情绪。就目前来看,即便爆发了“阿拉伯之春”,中东及全球穆斯林舆论的范式也不太可能发生改变。
本•拉登之死对阿富汗战争影响不大。
基地组织从未成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尤其是与当地的叛乱势力相比较。这些叛乱势力有能力调动成千上万的叛乱者。而且与华盛顿方面的预期相反,美军数量的激增并未产生切实的效果。相比于去年,塔利班更为强大,而且更为激进地推动其优势地位。
袭击数量达到了历史高点,北约方面的压力也在日益增长。在未采取新的重大防卫措施的情况下,该同盟今年的伤亡人数同去年持平。由于美国及其盟友出现在阿富汗的几率越来越低,他们将无法抑制当地的叛乱势力,也无法制定向阿富汗安全部队转移的计划。
更重要的是,本质上应由阿富汗政府军从2014年起负责安全问题的转型过程是不现实的。阿富汗部队士气低落,缺乏自主性,需要空中援助和技术支持才能应付简易爆炸装置。哈米德•卡尔扎伊的政权比以前更为腐败和不得民心,所以在涉及治理问题时,美国对其基本没有任何影响力。
圣战活动正在卷土重来,尤其是在纽里斯坦省和库纳尔省这些北约仅在名义上控制的地区。单靠反恐行动尚不足以阻止这些组织把阿富汗边境当做避难所。
尽管美国拥有更强的支配地位,巴基斯坦也不会做出重大转变。
本•拉登之死真正令人惊讶之处是其死亡地点——距首都伊斯兰堡两小时车程的军事城市阿伯塔巴德。考虑到基地组织多次将巴基斯坦军队作为攻击目标,因此该组织不太可能受到巴基斯坦将军的保护。不过我们应当拷问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nter-Services Intelligence)中的低级别同谋。
成功袭击本•拉登官邸确实为奥巴马总统提供了更好的手段来敦促巴基斯坦对其境内的军事组织采取行动。但巴基斯坦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支援不会就此终止。而且本•拉登之死也没能改变巴基斯坦将军的计划。他们预想的战略是赶走美国——同时保持印度的失衡状态——并把阿富汗变成巴基斯坦的后院。
奥巴马有机会推动同塔利班的谈判。
虽然本•拉登之死并没有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地面部队赢得优势,但这让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变得更为容易。至少在短期内,奥巴马能够免受共和党就国家安全问题提出的批评,而且还能在避免别人指责其软弱的情况下在外交前线冒更大的风险。
鉴于目前的战略已经不起作用,公共舆论也不再支持战争,因此奥巴马现在有机会强调同塔利班领导人展开谈判。清除本•拉登这一象征性人物有利于双方的谈判,因为秉持民族主义的塔利班领导人曾批评本•拉登危害到了他们的行动。
没有什么事情能保证谈判顺利进行,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巴基斯坦军队的态度,而巴军又控制着塔利班领导人。但备选方案又是个战略僵局,而且到了明年,北约同盟会更明显地发现,若无法快速瓦解卡尔扎伊政权并对塔利班取得军事胜利,他们根本无法撤退。
本•拉登之死给美国带来了走出阿富汗困境的绝佳机会。我们希望奥巴马政府不会错失这一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