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南中国海的冲突

对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环太平洋第三方国家而言,和平的南中国海意义重大,但目前的发展趋势将会导致各方通输。在当前局势下,重点就不应该在解决领土争议,各国外交官们必须努力缓和局势,动员各方采取信心树立措施来确保和平与稳定。印尼外长纳塔莱加瓦可以胜任南中国海冲突的调解人,在中国、越南、菲律宾三个主要领土声索国之间进行穿梭外交,帮助达成协议。但真正的领导力和勇气需要来自声索国。

由出版
《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on 2012年8月23日

源文件: 《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正愈演愈烈。中国同与其有领土纠纷的东南亚国家似乎必将发生冲突。尽管目前形势依旧平稳,但冲突的可能性正在节节攀高。 

对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环太平洋第三方国家而言,和平的南中国海意义重大,但目前的发展趋势将会导致各方通输。在当前局势下,重点就不应该放在解决领土争议。相反,各国外交官们必须努力缓和局势,动员各方采取信心树立措施来确保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只有相关国家领导人都头脑冷静时,他们才能转而致力于解决有关南中国海诸岛更长远的领土主权和管辖权问题。 

在这一地区领土争端长达40年的历史中,偶然性冲突时有发生,使地区紧张局势升温,但也很快被平息下去。依据定义模糊的“九段线”(从1953年的“十一段线”缩减而来),中国宣称其对西沙群岛(Paracel Islands)、南沙群岛(Spratly Islands)及其附属海域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而另一边则是包括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所主张的领土主权。虽然这些东盟国家各自的领土主张没有中国主张的范围大,但仍具有对抗性——各国的主张相互之间、以及同中国都有所重叠。

最近的一次领土纠纷升级肇始于中菲在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问题上的对抗。中越两国也在南中国海争议海域竞相面向国际公司进行油气招标。越南和菲律宾在最近东盟部长级会议上争取其他东盟成员国支持的努力未能成功,反而导致东盟45年来首次未能发布联合公报。

作为2012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在东盟峰会拒绝提及有关南中国海争端的议题,赤裸裸地凸显了中国的影响力。但多亏了精力旺盛的印尼外长马蒂•纳塔莱加瓦(Marty Natalegawa)的穿梭外交,东盟达成了一个可以挽回颜面的共同立场,重申了遵循各方行为准则声明和《海洋法》的六大原则。然而,东盟的联合公报却始终未能发布。

继越南2012年6月通过相关海洋法,声明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和管辖权后,中国表示强烈反对并采取了升级行动,宣布相关步骤来积极行使对争议岛屿、中沙群岛(Macclesfield Bank)以及“九段线”内772000平方英里海域的管辖。三沙,一个位于南中国海争议海域中仅1.5平方公里的小岛,被升格为地级市,当地政府负责管辖相关区域。该市的人大委员和市长已被选出,并且中国政府已宣布将计划驻扎人民解放军的警备区来监管——在必要时保卫——中方对该地区的领土主张。这些事态发展不仅使紧张局势升级,同时也不利于中国和东南亚各领土声索国更广泛的战略利益。

中国近来在南中国海的种种举动很可能会严重损害其在其他更重要的地区事务和世界事务上的影响力。例如,中国的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与东南亚的经济一体化,从而打造出了有全球竞争力的生产网络。而这种取决于与邻邦良好双边关系的一体化进程,如今已遭到破坏。

中国在这一地区已没有多少朋友了。中国副总理李克强(预计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总理)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中国努力向世界保证它想要与其他国家合作来和平发展成世界强国的意图。和平崛起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基石。很可惜的是,中国的东南亚邻国并不认为它言行一致。

在最近南中国海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越南和菲律宾的表现也并非无可指责,因为他们也都曾作出挑衅举动。但这两个国家应该明白,同中国发生冲突既不符合它们的利益,也不符合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利益。

东南亚地区过去20年来令人瞩目的经济表现极大地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势头。大量投资用于发展生产网络,而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则会得到更多的投资承诺。一旦对华关系恶化,这种经济联系将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东南亚国家意识到与中国发生任何军事冲突的危险,并且如果美国被卷入冲突的话,该地区局势会更加复杂。

最后,上升的冲突风险不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依赖于南中国海和平通航的国家和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全球经济已经经历了如此多的挑战,很难再承受另一层的不确定性。

当然,冲突对南中国海地区和全世界造成的潜在损失,要远远超过该海域海底所蕴藏的、很大程度上未知的潜在经济价值。然而,除了天然气资源与渔业资源,如今南中国海争端更是日益为相关国家国内的公共舆论所驱动,而国内公共舆论则被军方游说和强烈的民族情绪所激发。

悬崖勒马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但是这需要各国建立相互信任和信心。虽然很难实现,但当下中国同越南、菲律宾之间争锋相对、升级冲突的态势必须停止,甚至必须逆转。这些国家将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精心安排的行动来逐渐放低现在的论调和姿态,并与此同时满足它们各自国内民众的要求。

鉴于他最近在穿梭外交上的成功,印尼外长纳塔莱加瓦可以胜任南中国海冲突的调解人。或许,在一小群国际公认的政治家的协助下,他可在中国、越南、菲律宾三个主要领土声索国之间进行穿梭外交,以帮助达成协议。纳塔莱加瓦最近闪亮的外交资历为他赢得了冲突双方的信心。此外,这种方式迎合了中方不愿就南中国海问题进行多边谈判的立场,同时也能够实现集体搁置争议。

但毫无疑问,真正的领导力和勇气需要来自这些声索国本身。鉴于南中国海争端十分利益攸关,我们期待这样的领导力能够早日到来。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