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奥巴马访问东南亚:象征还是实质

作为竞选连任成功的第一次海外之行,奥巴马总统于本周访问了泰国、缅甸和柬埔寨 。在一次问答中,维克拉姆•尼赫鲁预评了此次出访,并分析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尼赫鲁指出,亚洲许多人将美国的“再平衡”战略解读为对抗中国崛起的军事努力。实际上,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要广泛得多。考虑到该地区的活力,美国应寻求建立一种涵盖安全、经济与治理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关系。奥巴马必须利用此次出访,展示这种广阔的视野。

由出版
问答(Q&A)
 on 2012年11月17日

源文件: 问答(Q&A)

作为竞选连任成功的第一次海外之行,奥巴马总统于本周访问了泰国、缅甸和柬埔寨 。在一次问答中,维克拉姆•尼赫鲁预评了此次出访,并分析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尼赫鲁指出,亚洲许多人将美国的“再平衡”战略解读为对抗中国崛起的军事努力。实际上,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要广泛得多。考虑到该地区的活力,美国应寻求建立一种涵盖经济与治理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关系。奥巴马必须利用此次出访,展示这种广阔的视野。

奥巴马访问东南亚的意义何在? 

奥巴马总统大选获胜之后不久便访问东南亚,为其提供了巩固该地区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地位的绝佳机遇。

许多国际新闻媒体无疑会重点关注奥巴马访问缅甸的情况及其对该国政治与经济开放的明确支持,但也绝不能忽略奥巴马新政府进一步发展向亚洲战略转移的可能性。

亚洲应当成为奥巴马重新平衡美国外交政策策略的焦点。考虑到该地区的活力以及美国历来将自身视为太平洋大国这一事实,亚洲对于美国十分重要,并将日益重要。我们应当记住,过去几十年来,得益于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伞,该地区的经济发生了戏剧性转变——每个人都从中受益。

东南亚也应成为奥巴马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外交政策的核心——放眼世界,这是美国两党意见高度一致的少数地区之一。最明显的是,奥巴马与罗姆尼在最后一场总统辩论中甚至没有提及该地区。这反映了两个政党的广泛共识——过去几年来,美国对该地区的政策要旨是正确的。

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地区性积极行动最终成功推动了奥巴马的此次东南亚之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和贸易代表罗恩•科克(Ron Kirk)都曾访问东南亚以加强联系。如今,奥巴马总统压轴出场,他将参加在柬埔寨举行的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

会议地点再好不过。我认为,东亚峰会正日益成为不断演变的亚洲区域制度的核心。奥巴马总统适时给予其应得的关注和支持是绝对明智的。

东亚峰会以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为基础,囊括了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益将其命运与亚洲联系在一起)。就在两年前,美国和俄罗斯也加入其中。

美国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在有关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地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机会的亚洲对话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奥巴马泰国之行可能取得什么成果? 

奥巴马将在其出访的第一站强化与泰国的军事联系,并促进美国在该地区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举措。

此次访问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刚刚结束在曼谷的会谈,他旨在重申美泰防务伙伴关系,同时表达了支持泰国在维护地区安全中所发挥的作用。美国的战略家们认为,泰国是亚洲国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对美国实现长期安全目标至关重要。

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度在内的各国拥有大致相似的战略利益,可对崛起的中国起到制衡作用。这些前线国家将不可避免地直接应对中国在该地区与日俱增的声威。

奥巴马此行的另一项重要议程是对泰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愿望表示赞赏,这是奥巴马牵头建立的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这仅仅是泰国参与的开端,泰国正式参与谈判尚需时日。

但泰国的兴趣会大大提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甚至会鼓励其他国家加入。

奥巴马为何访问缅甸?

这将是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缅甸,直指该国积极的政治与经济改革。令人鼓舞的是,缅甸当局还宣布再释放一批囚犯,以此作为奥巴马到来之前的善意姿态(尽管并不清楚他们是否是政治犯)。

奥巴马将会见登盛总理和昂山素季,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改革。美国已向缅甸的人权偶像昂山素季给予了慷慨支持,但是它最近开始认识到,作为军人政权产物的登盛正在崛起为一股充满强烈改革本能的强大政治力量。

缅甸从军人统治过渡到文官统治,随后又进行了政治与经济改革,这些都令多数外国观察家惊讶不已。至今,该国还举行了公平的议会两院及地方议会空缺议席补选,总理与议会在处理事务时也都遵循法治原则,与十一个民族邦中的十个都签署了停火协议,扩大了集会和出版自由,并允许工会进行集体谈判。

也许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登盛、昂山素季以及联邦议会人民院议长吴瑞曼——所谓执掌国务的三巨头——正在全面开展建设性合作。

美国当然明白,登盛尤其需要鼓励和支持来继续推进改革。改革如能带来实质成果,定会强化过渡进程。奥巴马的到访以及鼓励之言将为改革增力。

但奥巴马必须拿捏好分寸。他要支持进步,但同时还要强调缅甸仍任重而道远。缅甸必须改善其民主运作,更加尊重人权,改善与少数族群的关系,并实现经济自由化。人权活动家认为,奥巴马此次造访操之过急,发出了错误信号。奥巴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赞赏进步和敦促缅甸继续努力之间找到平衡。

奥巴马此访面临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造成若开邦(Rakhine State)罗辛亚族(Rohingyas,一个不被政府承认为公民的穆斯林族群)与佛教徒族群之间的暴力冲突死灰复燃——不论这奥巴马的来访有关或无关。冲突诚然会使人们意识到缅甸面临的巨大挑战,并使一次本来积极的访问复杂化。

东亚峰会将涉及哪些议题?能否在平息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上取得进展? 

这是美国总统连续第二年参加东亚峰会,充分表明亚洲在美国外交重点中身居前列。此象征意义至关重要。

海洋安全将成为东亚峰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但在南中国海的多重领土主权争端问题上,不大可能产生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可能的情况是,与会各国将再次反复重申各自立场。

尽管东盟领导人在峰会前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可能无法拿出旨在避免因领土争端导致冲突的拟定行为准则与中国进行商谈。但是,如果奥巴马能够促成真正的协议,制止争端各方采取口水战和避免挑衅行为,从而为争端降温并为未来的对话奠定基础,这将成为峰会和情理的重大胜利。

贸易也将是一个重大议题。在奥巴马到达柬埔寨之前,东盟很可能宣布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将包括东盟的十个东南亚成员国,外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以及韩国。

美国并没有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美国无疑会强调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作为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替代选择和更优手段的种种好处,但它也应欢迎其他增强亚洲的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平行的贸易协定很有希望会发展、成熟,最终实现联合,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多边贸易进程的核心。

总之,在峰会上可能不会取得多少进展。但是美国的出现标志着,东南亚国家拥有一个建设性的强大伙伴与他们共同努力应对亚洲的诸多挑战与机会。

美国应在东南亚优先做什么? 

东南亚国家大多认为美国的政策受安全考虑的驱动。虽然美国在其它领域——从经济到治理——也在急起直追,但进展充其量仍只是参差不齐。

奥巴马需要制定一个总体战略框架,以便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全面伙伴关系。这将建立在共同的战略利益和价值观的基础上。

创建这样一种区域关系是可取的,但最初大多数工作都需要逐个国家开展。美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全面伙伴关系是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的好典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的共性将会日益凸显,进而会促成更广泛的——从安全到治理、再到经济的区域关系 。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