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印度快报》(Indian Express)
全球能源市场中,中国已超美国成为头号石油进口国。这种结构转变意义重大。
2012年12月的全球石油贸易初步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净进口已飙升至每日612万桶;与此同时,美国却创下1992年来的最低值,净进口598万桶。
虽然在冬季消耗高峰期,美国进口量会再次抬高,但它绝压不住中国后来居上的趋势;今年或明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随着国内大规模页岩气的开发,以及石油产量的增加;美国遇到了其对减少能源进口、降低对产油国依赖度的最佳良机。
利用水平井压裂新技术,美国的油气资源如洪水般得以释放。
2012年,美国石油日产量成功超越80万桶;自19世纪末碳氢化合物时代以来其石油年产量首次实现了最大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美国将在2017年左右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主要的石油生产商;并会在2030年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实现能源独立是美国梦寐以求的政治目标。白宫近日称,奥巴马总统就职以来,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连年下降;为了提高美国石油生产的安全及可靠性,作为石油战略的一部分,奥巴马已新批地数百万英亩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北京会不会拾起美国的盔甲,成为海湾的石油守护神?
可能性不大。但是,中国对海湾资源的日益依赖必将促使其更加强势,进而为海湾安全张开它的“平衡翼”。
同时,华盛顿可能会重新考虑对其长期充当的海湾安全员角色。美国国内石油产量增加、从西半球的进口量加大、国防预算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些均会成为美国削减其海湾军控力的诱因。
在海湾地区,五角大楼多年来苦心经营着两艘航母。随着华盛顿目前紧缩开支,其国防预算已被削减近850亿美元;今年,向该地区增派航母的计划也被五角大楼无奈取消。
回顾历史,英属印度曾凭借次大陆的资源优势和海军对印度洋的强大威慑,控制海湾地区长达两百年。
二战后,英国势力迅速衰退,并于1968年宣布将军事力量撤出“苏伊士以东”地区。此后,美国便成了这片水域的护“油”使者。难道美国目前也到了撒手海湾的时刻了吗?非也;它虽脉象不稳,但绝非弱不禁风。
然而,如若无视财政紧缩,执意加强海湾防务,华盛顿的政治逻辑就会遭到众多质疑。
人们会质问华盛顿:从海湾到亚洲沿岸的水运要道都是美国在保驾护航;凭什么中国、日本、印度等石油进口大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坐享其成?
局势如何发展,还需静观其变。然而,面对美国从阿拉伯海的军事退潮和中国对海湾的虎视眈眈,新德里要多加揣测才是明智之举。
本文最初刊登于《印度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