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强国加强交流几十年后,中国在寻求更加平衡的外交方针时,更应注重与亚洲邻国的关系。
中国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后,国家外交战略的重点是依靠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后,中国将其战略重点调整为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基础上开始与西方接触,首先就是与美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采取韬光养晦战略,主抓经济建设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思路。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获得更大信心和全球影响力的同时,也招致与其存在领土争端的邻国对其战略企图的怀疑。此外,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使中国面临了不断增加的战略压力。
面对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如何为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提供战略和体制支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已迫在眉睫。这需要中国调整其外交战略,重视发展与邻国的关系。
如果中国能采取主动,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巩固与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就不必担心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形成的压力。
习近平主席在10月份举行的外交工作会议上指出,周边地区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
所谓“立体”是指,加强顶层设计和策略运筹,推动官方和民间深化友好往来,构建立体外交网络,不断夯实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战略基础与社会基础。
所谓“多元”是指,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周边外交。在东北亚地区,要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大局,积极运筹朝鲜半岛六方会谈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在东南亚地区,要充分考虑地区各国的多样性,努力推进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泛亚铁路的建设以及妥善处理南海争端。在中亚地区,要大力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努力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西亚地区,要加强中印战略协调和务实合作,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
所谓“跨越时空”是指,开展周边外交必须胸中时刻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习主席强调了做好周边外交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要性,即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周边战略将沿着四个维度向前发展:一是保持周边地区的总体和平与稳定。中国将继续寻求对话与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与关涉国家存在的领土争端,反对任何一方在周边地区采取挑衅言行。
二是打造周边地缘经济圈,着力深化区域互利共赢,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周边国家一道建立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三是打造周边共同安全圈,着力推进区域及次区域安全合作,加强合作机制和战略互信。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政策,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观,推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积极提供区域安全公共产品,打造周边共同安全圈。
四是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友好交流,广交朋友,广结伙伴,与他们同甘共苦。
“中国梦”的实现与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地区繁荣的愿望休戚相关。随着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彼此利益相互融合,中国的周边外交将迎来美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将能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为他们带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