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2017年美台关系走向何方?

对于美中台而言,明智的政策路径应聚焦于怎样采取措施来维持稳定的现状,而不是挑战各自的核心价值。

作者 道格 包
由出版
《环球时报》
 on 2017年1月8日

源文件: 《环球时报》

自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去年12月2日给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致贺电后,对台湾之于美国的价值是增加还是减少的讨论变得沸沸扬扬。一些自称来自特朗普阵营的人争辩说,下任总统认为在台湾问题上没必要像前任那样对大陆毕恭毕敬,新一届政府将为台湾做更多。

特朗普自己也发推特称,美国向台湾出售军备,那他为什么不应与台湾领导人直接对话呢?但他在一次电视访谈中又提出,美台关系所植根的一个中国政策应该能与贸易等其他头等要事一起协商。美国出于其他利益的考虑可能减少对台湾的关照,这令台湾担心的同时也给了中国(大陆)希望。

2017年美台关系将走向何方?此刻揣测特朗普政府的意图还很冒险。它的人员选择和政策仍在变化,仍会受内部争议和外部批评所左右。在今天这种不确定的氛围中,根据我的经验,最好的选择是回顾台北——北京——华盛顿这个“三角关系”的基础,寻找连续性和变化的源头。

台湾:台湾最近的选举结果表明,大部分台湾人既想享受合理密切的两岸关系带来的经济成果,又怕台湾因两岸关系过于紧密失去自主权。台湾选民似乎认为马英九与大陆靠得太近。蔡英文大体想在这些势力中寻求平衡,一边承诺保持现状,一边拒绝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支持一个中国概念。

在给特朗普打了那通史无前例的贺电后,蔡英文淡化了它的意义,以免它给两岸关系造成的破坏超过与美国新总统交好带来的好处。历任台湾领导人都最重视与华盛顿领导人的关系,因为他们是台湾外部军事支持的唯一来源,这一点不太可能很快改变。当然,台湾在经济上依附大陆的现实也不会改变。

中国(大陆):北京对统一台湾的坚持似乎并未减弱。过去20年,中国(大陆)有目的地加强了商业和军事能力,以便影响台湾发生的大事;或者在大陆认为台湾跨越“台独”界限时采取行动。但在达成最终寻求的统一目标之前的过渡时期, 中国也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用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应付台湾官员。

台海关系的新趋势变得更加消极。致电特朗普似乎是北京解除与台湾“外交休兵”的开始,所谓休兵即两岸不再争抢第三方国家的认可。北京的动作很审慎,可能是在试探台湾对失去更多“外交伙伴”的反应和意愿。但趋势现在看来很清晰。已经发生的事将产生外交代价。北京认为台湾企图一步步远离大陆,正向台湾发出清晰的信号,警告台湾重新考虑。

美国:总体来看,华盛顿在很多事务上对北京的疑心越来越重,包括加强战略竞赛、地区冲突、贸易和投资摩擦,对中国的容忍度降低,包括在台湾问题上。与此同时,希拉里和特朗普在最近的竞选中,都强调本国优先,特朗普有个要求就是兑现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怎样在应对中国、俄罗斯及中东乱局的挑战时,还把注意力集中到国内事务上来,这是特朗普政府的一个主要任务。

特朗普的公开宣言倾向于关注的,更多是利益而非价值观,这延续了美国总统试图平衡前任过激政策的钟摆传统。这样一来,奥巴马推动自由的成果将难以为继,比如利比亚。但任何总统都难以摆脱价值观和利益的双重拉力。在这方面,由于台湾与大多数亚洲国家不同,实践了自由价值、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和可行的民主制度,它仍将是美国关心的主要对象。美国人普遍认为,美国在台湾地位问题上小心树立的模棱两可立场,再加上美国实力的支持,有助于保全台湾社会这些被珍视的元素。

来自中国和其他地方的观察家很清楚美国将长期重视台湾体制,不指望这一点会发生改变,哪怕是在压力下。同样,美国观察家也很清楚地记得中国对统一台湾的官方承诺也是未改变的,而且其背后有着强大的情感支持。对各方来说,明智的政策关注点应是怎样才能维持高质量的现状,而不是挑战各方的基本价值观。

三方对各自最高目标的相互牵制,几十年来为建立这种创造性关系制造了空间,尽管各方并非完全满意。三方的利益可能此消彼长,但它们不会消失,值得各方对此报以尊重。

本文原载于《环球时报》。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