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南华早报》
当唐纳德·特朗普还是个男孩之际,他的父母显然认为这个孩子需要磨砺。于是他们把他送到了军校。但是从其作为成人和现在作为美国总统期间混乱的行为来看,特朗普所受到的教育显然没有留下深刻印记。
习近平曾在年少时期亲身经历了草菅人命的文化大革命动乱并学会了自我克制和自我磨砺。时至今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让整个中国都感受到其对严明纪律的推崇。
当这两位执政风格截然不同的政治人物在本周晚些时候于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碰面时,我们能作何期待呢?他们将像油水相混,无法融合,还是像阴阳相聚,一拍即合呢?
这两人都自视为作风强硬的领导人。但当特朗普欢迎习近平之时,他将带着国内政治的烂摊子,这是特朗普入职早期即力图草率废除“奥巴马医疗法案”并处理不善所致。相比之下,作为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习近平正大展宏图。在今年晚些时候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作为崛起中的伟大领袖攀至权力顶峰。
当强势领导人见面时,通常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逐渐赢得对方的尊重并形成特定的相处模式,要么水火不容,互相蔑视,力图压制对方。想想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和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毛泽东和邓小平那样的例子吧。
美方对于海湖峰会的准备与特朗普就任以来的表现如出一辙。与历任政府相比,堪称草率且不足。政府人员尚未全部到位,相关政策尚未被检视,政策解释更是匮乏。最后一刻仓促宣布峰会将聚焦贸易和赤字的言辞更像是简单复制了竞选口号,而对未来之路几乎缺乏任何战略性思考。白宫关于峰会的背景简报更多的也是虚张声势,而未体现缜密思考。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正精心地为即将进入第二任期的习近平(笔者称之为“习近平2.0”)塑造盖世无双的政治领袖的光辉形象。而中方的峰会准备工作与这一努力一致。习近平将成为本次会晤中最醒目的政治人物,他似乎压根就不担心与特朗普总统在执政风格和形象上的差异将形成何等观感。
这样的场景可算开了新局。至少自邓小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中国外交官们每次都会在这一类峰会召开前夕对中国领导人将会展现何种形象的各个细节重重把关,唯恐其“颜面受损”。但这一次,习近平却让我们觉得,特朗普反而成了需要担心这一问题的人。特朗普在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共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可能令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
除了计划展现其冷静且威严的气度之外,这位中国的最高领袖还准备了一揽子涉及经济利益和国际合作的计划作为给特朗普的“见面礼”。据悉,这些“见面礼”旨在为双边关系确立积极基调,同时为特朗普创造机会,以便其向美国人显示其个人外交产生了实际红利。
这种冷静且谋求合作的气度中的一个关键元素是习近平的自信感——即使特朗普有所苛求,中国也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对于美国而言,为了达到梦寐以求的中美贸易平衡状态,美国有理由动用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政策工具。一个想要挣脱不太配合的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的束缚,展示自身效率但却执政受挫的美国政府就更有理由如此了。
假如,举例而言,美国政府要求就部分商品(比如由国有企业生产的钢、铝或化工产品)达成自愿出口限制协定,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至少会对此加以考虑。实际上,美国对这些品类的商品的进口需求并不太高。此外,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为保护美国相关行业而接受了汽车与钢铁行业的自愿出口限制协定这一历史案例来看,自愿出口限制协定最终导致美国受保护行业的竞争力大幅下降。
习近平似乎也在认真考虑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的请求,即在中国此前已经同意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合作以施压朝鲜。灵丹妙药在朝鲜这一政策困境中并不存在,但额外的帮助总是令人难以拒绝。
在理想状况下,我们应当希望并相信,特朗普和习近平最终会展现出领导人该有的风范。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经济和战略竞争。维护中美两国的利益,同时防止两国间的竞争演变成灾难性的冲突应该成为两国领导人的首要目标,而不仅仅只是短期的政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