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上

欧洲活力领袖马克龙访华恰逢其时

马克龙是一位很有魅力的总统,并于中国寻求欧盟伙伴时,积极向中国释放了信号。

作者 克 陆
由出版
《南华早报》
 on 2018年1月19日

源文件: 《南华早报》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创建自己的政党还不到两年,便于去年出人意料地当选了法国总统。而这一次,他又遇到了一个好时机。

本周,马克龙成为中共十九大召开后,首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的欧洲国家元首。在其访华行程中,他巧妙地在散发魅力和释放信号之间找到了平衡。他通过向中国送出一匹名叫维苏威(Vesuvius)的法国马来开展“骏马外交”,并凭借学习用普通话讲“让地球再次伟大”的视频走红中国社交网络。

作为最新当选的欧洲国家领导人,马克龙此行有双重意义。他首先作为法国总统访问中国,并坚持维护双边关系。他率领50位法国高管访华,还见证了食品、金融服务、餐饮及工业等领域的多个商业交易。例如,中国同意在未来6个月内解除被禁止输华长达16年的法国牛肉。与此同时,中法间最大的交易是由法国电力公司(EDF)和阿海珐(Areva)集团共同在中国建设的一个放射性废物处理厂,该项目仍在协商当中。而总部位于法国图卢兹的空中客车(Airbus)集团将会通过“在天津强化伙伴关系”于2020年前在中国制造更多的飞机(可以说,这与中国直接出具商业订单有非常大的区别)。

在外交方面,马克龙与习近平谈及了叙利亚危机和朝鲜半岛局势,并就非洲大陆的反恐进程寻求中国的支持。中国同意在春季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同法国就打击恐怖主义融资进行合作。

此外,马克龙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欧洲领袖的形象。他在一场演说中宣布:“欧洲回来了。”在带着些许怀疑的中国大众的眼中,法国可能是他们最为熟知的欧洲国家,但马克龙这一表态可能显得有些荒谬。很多人对这位充满活力的40岁元首的访华之旅表现出了兴趣,不光只是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和对中文学习的尝试,而归根结底在于,在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有退缩之势时,中国希望增加自身在世界舞台上的存在感,寻求更多的伙伴。

目前,马克龙是欧洲人民最为熟悉的面孔: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已执政12年,尽管她与潜在伙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艰难谈判似乎终于看到了希望,但她还在努力促成政府组阁;意大利正面临春季充满不确定性的议会选举;西班牙一直在聚焦加泰罗尼亚危机;英国正忙着厘清其在欧洲以及最终脱欧后作为国际社会独立成员的命运。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将于1月末访华,成为继马克龙之后访华的欧洲元首,但她要释放的信息显然会截然不同。自马克龙赢得大选以来,法国一直稳固地处于欧盟的中心,英国则在寻找朋友和经济伙伴以应对其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马克龙访华提及欧洲的一个具体方面便是经济。在西安,他对习近平提出的重振连接亚欧大陆贸易路线的“一带一路”倡议表达了支持。他也表示,这些新道路“不应成为一条新的霸权之路,让所有经过的国家都成为附庸”。换句话说,“如果是道路的话,那就不能是单向的”。

欧洲有一种看法是,这一项贸易和基础设施计划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的雄心而非其他国家的经济,因此欧盟并没有对这一整个概念表示出坚定的支持。

马克龙也表示,对于中国的投资,欧洲国家大多表示欢迎。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利益互惠。在中国的欧盟商会在其年度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这也是这位法国领导人想要强调的。马克龙表示:“欧盟需要一个更具协调性的方法来提供中国的可见性……我们希望推进中国在预先确定的领域对欧洲进行投资……正如同中国希望加强欧洲在确定领域对中国进行投资一样。”

自去年九月份以来,欧盟内部就一直在讨论开展对外国在敏感技术或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的审查,而中国并非是特定目标。

在访华期间,马克龙也呼吁中国和欧洲在气候领域展开合作。法国作为2015年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的主办方,愿意执行《巴黎协定》,中国也希望能在特朗普决定退出该协定后推动积极改变。中国和法国都表示将在这一问题上扮演“共同领导角色”。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法两国的确有许多事情可以探讨。马克龙有近五年的时间来兑现承诺,尤其是在法国经济上,毫无疑问他希望可以发挥影响。而中国也在寻找一个欧洲伙伴。法国作为欧盟内政治最为稳定的国家之一,正适合中国。

本文最初发表于南华早报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