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南华早报》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德国商界和政界精英对中国经济实践(包括德国本身)的担忧加剧,德国方面对中国的立场变得强硬起来。但在安格拉·默克尔本周北京之行(她担任总理的第十一次访华)期间,她表现出了更加和缓的姿态。
默克尔表示,德国和中国都希望建立一个有章可循、公平的自由贸易体系,她希望与中国合作,“加强多边主义”。
因为唐纳德·特朗普在钢铁和铝关税等问题上坚定不移地执行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并退出了伊朗核协议,在这一背景下,默克尔试图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直到最近,默克尔和一些欧洲领导人仍抱有希望,希望这位反复无常的美国总统能够在核心问题上立场有所改变。而这一希望随着特朗普一再表明其意图,无视欧洲关切,如今即将破灭。
因此,德国认为有必要通过加强与其他主要国家的联系来规避美国日益鲁莽的政策。于是进入中国。 德国和中国都因对美国贸易顺差而面临着特朗普的攻击。两国主要区别在于,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有着牢固的个人关系,而默克尔却一直难以与这位美国首脑相处。
此外,中国能够利用朝鲜危机部分缓解美国在贸易问题上施压,而特朗普则一再对德国施压。
因此,默克尔的北京之行旨在代表德国企业推动德企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是德国的第五大出口中心,但其份额正在增长,而且变得越发重要,特别是当下,一旦美国市场对德国汽车等产品更加封闭,中国地位将变得举足轻重。 美国商务部宣布考虑对进口车辆征收额外关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看法。
但默克尔也在试图保持良好的平衡。尽管她希望向美国政府传达德中团结一致的信息,促使特朗普政府放弃其有争议的贸易政策,但这位总理也很清楚与中国合作的隐患和局限性。
除了贸易之外,她还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继续支持欧盟确保该协议依然有效。由于特朗普政府似乎执意要大举围捕驻伊朗的欧洲企业,中国可以介入填补部分空白,以激励伊朗继续留在协议中。
虽然跨大西洋关系破裂时,欧洲各国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可以理解,但大多数德国精英认为,“用中国替代美国”这一想法只是一种幻想。 事实上,尽管特朗普采取了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和单边外交政策,但在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方面,北京的表现要糟糕得多。例如,2016年7月,中国驳回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关于南海的裁决,宣布将完全遵循中国的规定。
矛盾的是,美国和德国对中国的共同关切日益增加。 美国国会和欧洲议会都对中国在敏感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制定了更严格的规定。在美国和德国,政治精英强烈要求中方给予更多的互惠政策和市场准入。
然而,这一共同认识并没有转化为实际合作。尽管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要求在处理中国问题上加强与美国朋友和盟友的合作,特朗普却一再拒绝欧洲向美国提出的协调建议。
在许多方面,这首先与美国总统无法区分敌友有关。在特朗普歪曲的零和世界观看来,德国即使说不上更糟,至少也是和中国一样糟糕的贸易违规者。
对中国来说,这多半是个好消息。尽管中国方面仍担心其经济政策会遭遇跨大西洋地区的更大抵制,但默克尔的态度转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谈判的窗口,这个窗口期就在明年7月欧盟与中国举行峰会的前几周。
尽管德国基本上仍是一个亲大西洋国家,但德国和美国之间互有嫌隙的关系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颇受欢迎的礼物,中国将能够在自己喜爱的博弈——使各国之间相互牵制——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