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寒士(Alexander Gabuev)是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主任。他领导的著名团队由曾就职于卡内基莫斯科中心的分析师组成。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在俄罗斯运营了近30年后,于2022年初被俄罗斯政府强行关闭。
陈寒士的研究领域集中在俄罗斯外交政策方面,他尤其关注乌克兰战争的影响以及中俄关系。2015年加入卡内基后,陈寒士在包括《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和《经济学人》等一系列出版物上发表了评论及分析文章。
陈寒士以记者的身份开启了其职业生涯。他曾担任俄罗斯《生意人报》的编辑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俄罗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之一——《政权》杂志的副主编。陈寒士于2007年进入职场,在《生意人报》担任外交专题高级记者、克里姆林宫记者团成员及《生意人报》的外交专题副主编。
陈寒士曾担任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的非驻会客座研究员,也曾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中国能源政策和政治文化方面的课程。2018年4月至6月,陈寒士在位于中国上海的复旦大学担任客座学者,教授中俄关系相关课程。陈寒士也是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慕尼黑青年领袖,以及外交与防务政策(俄罗斯)委员会委员。
陈寒士能熟练使用英文、中文和德文。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规模宏大,它不仅象征着一条贯通亚欧的新丝绸之路,而且也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跨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此,卡内基四个研究中心的专家从各自国家的角度阐述了对这一倡议的看法。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象征着中国对全球事务的参与,但许多专家和政策制定者对于如何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各执一词。这是一项全球性战略,还是地区间倡议?它的延伸是否有边界?其他国家和跨国公司又该如何参与这一发展历程?
华盛顿传统智慧没有看到,目光短浅的美国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促使俄罗斯和中国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此次此刻,正是美国政策制定者们重新思考制定一项可抗衡美国两大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政策,同时更富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应对新时代大国间竞争加剧局面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