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员
雅平 王
亚洲项目经理、《卡内基中国透视》主编

关于


 王雅平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亚洲项目经理,负责卡内基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亚洲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编辑卡内基中文内容,包括卡内基中文电子月刊——《卡内基中国透视》。

在加入卡内基以前,王雅平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研究学者两年,研究公民社会发展的政治环境问题。她在卡内基侧重研究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她的文章(中英文)见诸于英国《金融时报》、英国《独立日报》、《南方早报》和《环球时报》等。她在《卡内基中国透视》中的评论文章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都有转载。她目前的研究课题是中国海外投资的政治影响以及中美力量平衡下的东南亚政治。

 


从属关系
教育
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北京大学外交学法学学位
语言
Chinese, English, French

更多关于 雅平 王

filters
51 结果
在媒体上
中国钓鱼岛政策背后的逻辑缺陷

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之后,中国在当地海域进行了一些列旨在削弱日本对这些岛屿的实际控制权的活动。国际危机组织把中国的回应特征概括为“后发制人的强硬政策”。王雅平认为,中国采取此政策虽然存在合理的考量,然而,这种“后发制人的强硬政策”同时也对自身的风险与利弊得失估计有所不足。其风险包括: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一旦冲突发生对提高日本修宪的可能性,美国对美日同盟的坚定立场,以及“杀鸡儆猴”之举可能导致亚洲其他国家的“恐华心理”。

· 2013年5月16日
外交官
在媒体上
战略与经济对话前,揭开中美互不信任的面纱

中美之间与其说是理解的缺乏,也许更多则是立场和利益上的根本分歧,导致了这种不信任。然而,如此深刻的分歧,绝不表明中美关系最终是零和博弈。关系中的竞争部分,可能是零和博弈,但这仅仅是关系中的“一部分”而已。如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两国领导人都能发现共同点以建立信任和信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当下的分歧实际上是一种关系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

· 2012年5月2日
《外交官》(The Diplomat)
文章
领导人换届与中美关系(第二部分: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

至少从表面上看,比起中国领导人换届,美国总统选举似乎更具不确定性。截至日前,在所有继续参选的共和党候选人中,罗姆尼是最有希望的领跑者。本文将从奥巴马的亚洲政策和共和党候选人的对华政策两个方面来浅析中国在此次美国大选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此次美国大选可能对美国对华政策乃至中美关系的影响。

· 2012年3月13日
文章
领导人换届与中美关系(第一部分:中国领导人换届与中美关系)

将几乎同时发生在2012年下半年的中美两国领导人换届,无疑会给中美关系乃至两国外交政策所涉及的许多国际问题增加不确定性。本文作为《领导人换届与中美关系》中的第一部分,将着重介绍中国领导人换届的情况与特点,并分析美国在中国政治换届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以及中国政府换届对中国外交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可能造成的影响。

· 2012年2月6日
在媒体上
中国救助欧洲?

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酵。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何种角色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对于中国有没有能力、该不该、会不会救欧市的问题,不仅中国国内、而且国际的经济学家们也持着不同甚至相左的观点。本期《卡内基中国透视》将综合将综合卡内基国际经济项目主任、高级研究员尤里•达杜什,卡内基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卡内基国际经济项目非常驻学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兼职教授鲍泰利等几位经济学者的看法,分析并预测中国将在欧洲债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

· 2012年1月3日
《财经文摘》
文章
危机边缘的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政治局势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一方面,2008年1月的议会大选即将成为巴基斯坦踏入民主政体的关键一步。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袭击活动与军事冲突自今年5月以来越演越烈。针对于此,《卡内基中国透视》采访了卡内基的两位南亚问题专家——艾西利•特利斯(Asheley Tellis)与费雷德里克•格瑞尔(Frederic Grare),试图在巴基斯坦错综复杂的政治现实与政治前景中理出几条线索。

· 2011年12月1日
在媒体上
中国与困境中的欧洲

欧洲最近的烦心事不只一件,却都从各个角度体现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发展:希腊民众抗议政府财政紧缩政策引发暴力冲突;葡萄牙紧接着爆发了全国大罢工;欧盟对各国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一事也引发广泛争议。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又推迟了原定于10月25日在天津举办的中欧峰会。《卡内基中国透视》走访了欧洲与中国的多家研究机构,结合所见所闻,对与中欧关系总体走势相关的几个常见观点进行分析、点评。

· 2011年10月26日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文章
中国与东亚区域化进程

东亚一体化虽然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收益,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一直都还是一个遥远的图景。东亚区域化进程在亚太地区力量对比不断变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继续展开,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几个区域峰会都将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举行,呈现了亚洲区域一体化继续上升的势头。

· 2011年9月7日
文章
上海合作组织的初十年

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那召开第十一次会议,并庆祝了上合组织成立十周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上合组织在其初建的十年已成长为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性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组织,它也面临着不少局限与挑战。本期《卡内基中国透视》采访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库利(Alex Cooley)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与欧亚项目高级研究员玛莎•奥尔科特(Martha Olcott),就上合组织的作用、挑战与未来发展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 2011年7月1日
文章
看中美人权对话

中美人权对话在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陈旭与美国国务院负责民主、人权与劳工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迈克尔•波斯纳的主持下,于4月27至28日在北京举行。中美举办人权对话各自有着怎样的目的?这一对话机制能产生怎样的成果?这一对话机制在中美关系与中美总体的对话机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卡内基研究副总裁包道格(Douglas H. Paal)和卡内基客座高级研究员、克莱蒙麦肯纳学院讲座教授裴敏欣给出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 2011年5月24日